民間投資的來源
民間投資的來源

從民國100~109年,電子零組件業的「生產毛額」占製造業生產毛額比重由29.2%升至41.0%,同期間電子零組件「生產總額」占製造業生產總額比重也由20.4%升至28.8%,這反映過去十年以半導體產業為主的電子零組件業附加值大幅提升。

■從民國100~109年,電子零組件業的僱用人數由56萬人升至64萬人,占製造業總僱用人數比重由21.7%升至22.5%。同期間電子零組件業的投資(固定資本形成,包括買設備、建廠房、研發等)占製造業投資比重也由55%升至60%。

日前主計總處公布統計,由於半導體設備交貨期延長,使得首季民間投資成長率不如預期。也許有人會問,製造業有這麼多行業,就只有半導體投資緩了點,有這麼嚴重嗎?居然會影響到民間投資。

沒錯,就是這麼嚴重,近年製造業投資裡有六成是來自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舉個例子,民國109年民間投資3.9兆裡有2.1兆來自製造業,而製造業投資裡有1.3兆是來自電子零組件業,這個結構註定了民間投資的榮枯繫於半導體投資的張弛,當半導體業資本支出成長,民間投資便扶搖直上,反之,當其投資停滯,民間投資也就跌入深淵。

總體數字 暗藏迷思

看總體數字常有迷思,當我們說民間投資兩位數成長時,多數時候進入我們思想的是各業一片繁榮,前景一片大好,但目前台灣的情況並非如此,所謂兩位數成長往往只是反映半導體業的活躍而已,例如民國108年民間投資成長率12%,創了九年來最高,這一年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投資成長28%,但飲料菸草、紡織、石油煤製品、化學材料、機械設備、汽車及零組件等12個行業的投資卻是衰退的,也就是半數製造業的投資是低迷的,這個畫面與總體投資成長創新高非常衝突,但實情確實是如此。

半導體一枝獨秀

我們比對一下過去十年的統計,就會發現民間投資與半導體投資,兩者的變化如響斯應,不只108年如此,99年半導體業投資大幅成長,帶動了當年民間投資成長27%,而106年半導體投資負成長,同年民間投資也無力回天。去年細部資料尚未出來,不過,從民間投資成長20%研判,去年半導體投資已然邁向新里程碑。

事實上,半導體業不只在投資方面左右了總體投資的走勢,在生產、出口方面的貢獻也逐年升高,109年占出口比重接近四成,占製造業生產毛額更超過四成,不論從投資、生產或貿易觀察,半導體對台灣的影響與日俱增,如今GDP的上修或下修,大概都得看半導體的臉色。

過度依賴 憂喜參半

半導體業帶動總體經濟,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明星,固然可喜,但想想,半導體業使用了製造業六成的資本,創造了製造業四成的產值,僱用了製造業兩成的勞工,在半導體景氣擴張時,這個產業結構雖有錦上添花之效,然而,一旦全球半導體景氣趨緩,這個過度依賴半導體的經濟體系,也將有雪上加霜之憂。

大家都曉得要避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以降低風險,韓國除了半導體有優勢,在汽車、面板、船舶、手機、石化等業也極有分量,這讓他們在面臨部分產業不景氣時,總有另一些產業可以穩住經濟,對台灣而言,如何在半導體之外,多創造幾個明星產業以改變一枝獨秀的現狀,實為當務之急。

#半導體投資 #半導體業 #民間投資 #投資成長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