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些談判,不論是行前或是談判結束,政府官員總會與媒體說明,雖聊天者居多,但從聊天裡也可以獲悉談判方向、法理上的問題,難解的地方,還有若干談判趣聞。透過這些報導,非僅讓國人了解政府跟美國人談了什麼,也可以適時引起國人對國際事務的認識。
記得過去與美國農業談判消息一經報載,常有農民北上陳情,幾度還圍到國貿局抗議,甚至丟雞蛋,老實講,這些都是必經的過程,愈早發生,殺傷力愈小。也正因為經常對外說明,甚至給記者上課,並讓爭議得到解決,台灣在加入世貿組織(WTO)的最後關頭才能很快取得國人共識,獲立法院批准,若沒有平日的溝通,最後豈不是又要鬧得昏天暗地?
這個經驗說明,溝通是很重要的事,對外談判雖涉及談判策略,非到最後不能言者,惟多數時候,還是可以讓大家明白對手想要什麼,我們有什麼困難,讓這些議題在國內熱烈討論一番也好,大大爭吵一番也罷,甚至丟丟雞蛋也行,惟有經此過程所得到的共識,恰可以成為我們對外談判的籌碼,否則悶著頭對外談判,對外的承諾國人一無所知,回國一公布,那天下不大亂才怪。
行政院政委鄧振中月底將赴美就「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美國協商,如鄧政委所言,由於拜登政府未獲國會關稅談判授權,因此未來只能先循堆積木的方式,致力於貿易便捷化、農業、標準、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等11個議題先談,只是這11個議題皆涉及體制面,影響深遠,鄧政委恐怕要多花些時間和媒體聊聊堆積木的方法,美方想怎麼堆?我方又該怎麼堆?從台灣1990年代入會談判經驗可知,多聊天才是上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