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貶值成輸入型通膨元凶?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日表示,以前5月進口物價漲幅,新台幣跟美元計價差不到2個百分點,顯示輸入性通膨壓力增加有限;然就算新台幣貶到29.5元,全年平均貶幅達5%,對CPI年增率的影響也僅0.12~0.25個百分點,仍屬可控。
俄烏戰事衝擊持續擴大,央行公布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預估,從4.05%下修至3.75%,確定無法「保4」,至於小老百姓最關心的物價,雖央行預估下半年通膨率(CPI)可望緩步回降,但仍處高檔、居高不下,全年CPI上修至2.83%,超越2%警戒線。
這波由糧食、能源價格上揚,進而帶動的輸入性通膨,是否與新台幣貶值有關,央行表示,前5月新台幣較去年同期貶值,以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漲幅17%,較以美元計價15.73%略高,顯示輸入性通膨壓力增加有限。
央行試算,假設新台幣匯率由去年平均28.02元貶值至今年平均之29元(貶幅3.4%),估計將使本年CPI上升0.1~0.17個百分點;若平均貶至29.5元(貶幅5%),影響將略提高,估計為0.12~0.25個百分點,仍屬可控範圍。
楊金龍表示,近期油價震盪走升,後續走勢仍視全球供需發展而定,然能源及糧食價格因俄烏戰爭大幅攀升,供應鏈瓶頸未紓解,高通膨可能較預期持久,加劇全球通膨壓力,不過相較於歐美國家,亞洲情勢相對溫和。
經濟前景方面,俄烏戰爭膠著、中國大陸嚴格防疫封控衝擊經貿活動,加上全球通膨壓力居高,貨幣政策趨緊致金融情勢緊縮,恐將影響消費需求,下半年全球及新興市場經濟體成長將放緩,亞洲國家可望持續增長。
楊金龍認為,經濟不確定性大增,金融市場持續大幅波動,但下半年民間消費將回溫,且上市櫃公司現金股利發放優於上年且預期疫情趨穩,將帶動民眾消費意願,加以宅經濟持續蓬勃發展,均有助支撐消費成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