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新聞網16日引述戴國瀾表示,新推出的科技投資計畫將增加印度當地半導體、顯示器、先進化學品、網路和電信設備以及電池和電子產品的生產。戴國瀾指出,疫情期間凸顯出,應確保印度對半導體的需求,不會受制於供應鏈的變動。
該計畫擬斥資300億美元在印度建立完整的供應鏈生態系統,其中,將投入約100億美元於兩項晶片設施和兩座顯示器工廠。另計劃向電子行業提供約70億美元,並於電信、網路、太陽能、先進化學和電池等相關服務投入130億美元。
有別於美國和歐盟等國家推動先進晶片生產回流的目標,戴國瀾指出,印度期望能在當地產出更成熟製程的晶片,因此將投入生產65奈米至28奈米晶片,該產品廣泛使用於通訊晶片、顯示驅動、電子產品和電動車等控制晶片。
據統計,印度對半導體的需求持續增加,每年以幾乎兩倍於全球的速度增長。預計至2030年,印度的半導體需求上看1,100億美元,屆時將超過全球需求的10%。戴國瀾強調,除了龐大的國內市場外,印度還擁有充足的工程師團隊,有助於吸引外國投資者,並徹底改革當地的電子行業。印度未來還將與擁有半導體、顯示器和電子製造專業技術的台灣科技公司合作。
戴國瀾強調,市場需求將會增長,不能永遠處於進口依賴狀態。印度為推動電視、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以及汽車等商品生產自主,亦將顯示器視為關鍵零組件,不僅關注液晶二極管(LCD)顯示技術,亦瞄準高端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器。
人才方面,印度擁有大量年輕人才,估計將享有人口紅利至2050年,該國人才培育目標顯示,將在十年內培養8.5萬名高素質工程師。戴國瀾指出,印度不僅希望滿足內部技術人才需求,還希望填補全球技能短缺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