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資人討論,為什麼FOMC會議16日(美東時間)結果公布當天美股反彈,隔日17日才重挫,據統計顯示,鮑威爾一直非常善於在FOMC會議結果公告之日減緩衝擊,在FOMC過去八個公告日中,有六天取得了不錯的股市漲幅,而在另外兩個會議日市場幾乎持平,所以16日市場的短線反彈表現是有跡可循的,然而緩解當天痛苦並沒有改變整體方向。
台股16日盤中即傳出三星盤點庫存,大幅減少即日起至七月底零組件拉貨的市場訊息,產業界人士也陸續印證該項說法,台股指數旋即一路下挫。五月底當時股市短線氣氛樂觀,我們於此專欄標題比喻股市看法,眼前的幸福即是幸福,基本面確實已開始修正,而且可能還是進行式中,即為此義。無獨有偶,17日再度傳出英特爾新伺服器處理器產出將延遲至2023第二季,加深相關個股的弱勢表現。
基本面有疑慮,投資人至此應該能意識到了,再理性想一下,三星盤點庫存彰顯的是需求問題,英特爾延遲產出是供給問題,還有讓問題更加複雜化的全球性通膨成本問題,以及國際關係競合議題,在FOMC宣布五月升息三碼後,本來期待是溫水的溫度,預期未來數月要變熱水了,基本面身陷其中,開始著急。
升息與縮表是為了控制通膨,然而為了對抗疫情所實施的寬縮貨幣政策,讓周圍的資金比過去多,反應在美國商業銀行跳升的存款數字,錢進了聰明人口袋,不一定會被花掉,所以聯準會為了讓整體消費能力受控制,不會去捍衛過熱資產的價值,加密貨幣崩跌只是個例子,非FED所不樂見。
於此同時,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的最新預測顯示,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零成長,顯示經濟瀕臨衰退邊緣,不如6月6日的0.9%、6月1日的1.3%及5月 27日的1.9%,類似停滯性通膨的環境恐怕會持續一陣子,是投資人需要有的心理準備。
投資策略:
本周要關心的主要經濟數據是美國製造業與服務業PMI初值,和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我們認為大部分以估值為主導的拋售已經結束,現在的問題是市場對盈利的預期是否準確,如果預期過於樂觀,股價還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當明年的展望趨於明朗,成長平穩的殖利率藍籌股應率先持穩,他們是台灣股市的中流砥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