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國商會昨天發布《2022台灣白皮書》,成立第3年的國防委員會建議,中科院應降低國內研發計畫之「本土製造比例」門檻,並提供誘因吸引國際企業與本土企業合作。
美商會國防委員會成立於2020年,旨在統整、研議並分享國防企業如何加速台美雙邊關係發展。鑑於國防是雙邊關係的重要支柱,國防委員會致力於強化國防企業的貢獻,就達成台美雙方國防目標提出具體措施。
美商會國防委員會指出,中科院推動的研發計畫均要求高「本土製造比例」門檻,高門檻的要求使外國企業不願與中科院進一步合作。事實上,中科院有些研發計畫確實因為無法達成「本土製造比例」的規定而暫停,使台灣相應產業無法從國際合作中獲益。
白皮書也建議台美雙邊國防產業建立對話機制,這將提供更多本土企業進入全球國防產業供應鏈的機會。透過對話,台灣能儘早提出共同製造的需求,包含軍售項目,國防部可持續追蹤正在進行的專案。台灣也得以共同開發夥伴身分參與或投資的機會,並為該合資企業計畫融資方式。
此外,美台商會昨天也發表會長韓伯儒(Rupert Hammond-Chambers)專文,建議拜登政府應該立即且公開地終止傳統的「戰略模糊」政策,並明確地表示美國將在什麼樣的情境下介入。
韓伯儒指出,自今年3月以來,美國已經取消三項對台軍售,只因為這些裝備沒有符合「不對稱」的定義,而且被認為過於昂貴。
韓伯儒認為,白宮近期宣布美國對台戰略模糊政策,即不表明如果台灣遭受攻擊時美國會否提供協助。如果美國不讓台灣籌獲全方位的能力裝備,來防衛或阻止與中國的各種衝突,也不表明美國軍隊能否填補新政策所致台灣的能力缺口,這將使台灣處於極度易受攻擊的位置。如果美國主導台灣只籌獲部分的裝備,則應清楚說明美國將在何時願意介入、並且如何介入,以填補新政策所致台灣的能力缺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