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近年重大建設齊發,也衍生樹木移植問題,相關單位找公有地亂塞,反倒成另一個「樹木墳場」,市府養護工程處2年前盤點公有地和重大建設,建立媒合平台避免開發衝擊環境,像是楊梅仁美重劃區的喬木,移植到文化局橫山書法公園,讓綠資源保留再利用。

桃園正處建設黃金時期,根據工務局統計,每年約有99案公共工程需要移植基地上的樹木,但樹木銀行升格前就已種滿,市府相關單位到處找空地塞,缺乏規畫下樹木種植太過密集,反倒成為「樹木墳場」,像是八德中大狗狗公園即是一例。

養工處為了減少開發對環境的影響,2020年開始推動媒合平台,透過土地權屬圖和衛星圖交疊,排除綠油油的樹林,初步篩選出桃園市內裸露可以種樹的公有地、公園或開發中的建設,和該管理機關橫向溝通,待有公共工程的原生樹種要移植時就能媒合。

養工處舉楊梅仁美重劃區工程為例,8公頃基地有上千棵樹,扣除掉病蟲害、生長不良、以及沒有移植價值的構樹等雜林類,共有264株喬木可再利用,其中120株現地保留當公園景觀樹,剩餘144株喬木經由造林計畫整合,移植到龍潭體育園區、大園橫山書法公園等7處,讓綠資源最大程度的保留和再利用。

其他像是青園國小新建案總計有1306株樹,約1000株移植至龜山的公園,其餘保留在校園,蘆興南路開發案則有29株移植至大園客運園區和大溪溪州觀光服務中心,跨局處橫向聯繫合作。

養工處指出,平台有提供樹木的品種和規格,以新建工程處和捷運工程局為供樹大宗,如火如荼開發中的航空城也是媒合大戶之一,估計計畫內有1.2萬棵樹,但仍不足,有賴其他工程提供。

養工處不諱言,秋冬才是最適合移植的季節,必須要提前掌握給樹跟要樹單位的施工進度去媒合搭配,但礙於工程開發時程有時不盡理想,會先移植到偏遠處,強調施工單位都要1年保活期滿,才能交給委管單位養護,否則就得自費添購相同規格樹木種回,確保存活率。

#公園 #公有地 #工程 #建設 #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