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議員選舉結果出爐,執政的自民黨因安倍槍殺事件獲得大量同情票,不僅總席次過半,支持修憲的自民黨、公明黨、維新會與國民民主黨亦超過2/3席次,修改日本憲法第9條「非戰條款」已不存在技術障礙。透過修憲實現國家正常化是安倍遺志,但放眼日本政局和美日同盟關係結構,「後安倍時代」日本暫時難覓強人,外交路線或更加扈從美國。

安倍不幸遭暗殺對日本政壇的衝擊顯而易見,但未必傳導至日本對外戰略。首當其衝的是自民黨內部權力生態,日本戰後「短命內閣」的規律將隨著安倍的離去、安倍勢力的消退而更加鞏固。以去年岸田文雄的上位為例,正是「安倍─麻生體制」在權衡之下的理性選擇,才令原本民望更高、但被懷疑「親中」的河野太郎鎩羽而歸。

事實上安倍與岸田是派系利益結盟,兩人理念上有不少矛盾,岸田上任後也透過多項人事案消除安倍的影響。此番安倍突遭不幸,短期來看岸田受到的掣肘更少、執政空間更大,但問題在於,當初支持岸田當選黨魁的派系政治基礎也出現明顯鬆動。有專家認為,此次參議院選舉自民黨大勝,為岸田換來了長達3年的執政期,獲得成為日本「新強人」的契機。不過,歷史規律證明,民意和政績對岸田能否鞏固權力只是次要因素,後安倍時代自民黨內派系消長才是關鍵所在。

由此觀之,當自民黨進入群雄逐鹿新階段後,「修憲牌」就成為黨內各方縱橫捭闔的重要看點。儘管日本民眾對解除「非戰條款」的興趣始終低落,但從自民黨及執政聯盟內部「小氣候」來看,岸田以「繼承安倍遺志」旗號打「修憲牌」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這張牌不打,等同於將主動權拱手讓出。果不其然,在參議員選舉大勝後的記者會上,岸田表示將盡快在國會發起修憲動議、日本未來5年要徹底增強防衛能力。

然而,岸田若打開修憲的「潘朵拉盒子」,美國因素反而是最大的牽制力量。首先,美日同盟變相把日本長期封印在戰敗國牢籠之中,是阻止日本安保架構「正常化」的根本障礙,尤其是當華府正在加緊建構以印太為中心的國際戰略的關鍵時間點,日本修憲擴軍與美方的印太主導權必產生矛盾。更何況,日本修憲必遭韓國強烈反彈,近年來初有建樹的「美日韓」三邊機制也將前功盡棄,華府更不會坐視不管。

安倍生前留下了「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的名言,但別忘了,這段推論仍是在美日同盟邏輯之下得出。因此,岸田打「修憲牌」是虛,扈從美國印太戰略是實,故只要民進黨繼續執政,台日關係大架構也不會顯著改變。(作者為智庫研究員)

#岸田 #有事 #執政 #印太 #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