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聖認為,不論年輕小白或銀髮族,基金業者必須跳脫過去產品提供者的角色,提供他們客製化的解決方案,才是客戶、業者與市場三贏之道。
劉宗聖回想2017年台灣首度推出債券ETF商品,兩年後快速成長迅速躍居為亞洲中心,在壽險公司納入為去化資金的標的下,規模大幅成長,甚至吸引韓國三星主管來台了解,也引起泰國交易所、大陸金融機構、英國金融時報研究台灣,如何將新基金商品快速推升。
如今,國內各類基金商品完備,基金業者在產品線齊備下,對投資人應抱持「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的基調,讓投資人可以應用各類商品的特性,完成個人中長期的投資理財目標。
國內投資人證券帳戶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開戶數來到1,225.97萬人,整體年齡層分布來看,61歲以上銀髮族占比29.7%最多;內政部統計國內首波嬰兒潮近380萬人將從明年起陸續退休,帶來國內史上最大的退休潮,面對國人對於退休理財的龐大需求,基金業者近年來在配息商品上不斷推陳出新,台股ETF每年配息、填息的優異紀錄,更成為存股族與退休族的「心頭好」。
劉宗聖表示,透過基金妥善規劃退休已非難事,這幾年台股基金定期定額、台股ETF穩健配息的結果都已經獲得投資人肯定,也因此活絡台股市場,未來還有平衡基金等其他選擇,也可透過基金業者針對客戶量身訂做的股債配置方案提供退休計畫。即將來臨的退休潮,也將成為基金市場的另一活水來源。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