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族群因為經過多年高速成長,在資金追捧下,使得科技股價高漲,也使得本益比相當高。百達投顧指出,在升息、資金縮緊下,讓科技族群首當其衝,上半年平均跌幅約3成,是所有主要產業跌幅最大者,在股價回檔之後,MSCI全球科技股指數預期本益比約從先前近30倍回落至20倍以下,因股價被大幅修正後,近一個月則走勢相對持平,開始有趨穩現象。

觀察各科技股基金今年跌幅多數都在2成以上,部分科技股基金淨值只剩下去年底的一半。對於科技股基金後市,法人並不悲觀,主要因科技族群的成長性仍在,如雲端應用、人工智慧、機器人與自動化等,並不會因為經濟放緩,而改變這些產業的長線成長趨勢。

兆豐洲際半導體ETF基金研究團隊指出,伴隨產業數位化下,包含高效能運算、5G、AI、IoT、車用電子等技術進展加速,各類晶片成為重要戰略物資,半導體題材持續為市場關注的議題。而且這幾年歐美車用晶片大廠持續強化產能,向亞洲地區的廠商提出增量需求,其中不乏像是美國通訊晶片大廠高通、車用晶片大廠安森美,或荷蘭商的艾斯摩爾、恩智浦等,另台灣半導體市場擁有先進製程、獨有製程技術以及產業關鍵地位,為整體供應鏈挹注相對長線的成長力道。

安聯投信表示,通膨及疫情之後所帶來的消費移轉等,是台灣科技產業下半年面臨最主要的風險,隨庫存調整壓力到來,預期7、8月一些企業獲利將面臨下修。評價面和機會面而言,由於市場很早就開始反應對於庫存調整的擔憂程度,因此下半年是掌握台灣科技股長線投資的好機會。

#多數 #科技基金 #車用晶片 #科技族群 #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