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去年下半年「拉閘限電」及近期四川限電等事件,令股性牛皮的電力股,成為A股市場上受到股民青睞的族群。近期雖有高溫乾旱影響水電表現,但今年1至8月,營運大型水電為主的長江電力,獲利表現仍居93家上市同業第一。位居大陸供電主力的火力發電,則因煤價持續高漲,業者面臨虧損窘境。

騰訊財經報導,截至8月31日,2022年上半年大陸A股電力股財報已全數披露,依照申萬行業分類標準,A股現有電力上市公司93家。以營收來看,華能國際期內營收年增22.7%至人民幣(下同)1,168.7億元,排名第一;國電電力緊隨其後,上半年營收增至911.58億元;大唐發電位列第三,營收年增10.0%至556億元。

淨利方面,今年上半年超過8成的A股電力公司實現獲利,其中,長江電力以112.9億元的淨利位列第一。

長江電力管理著三峽、葛洲壩、向家壩、白鶴灘等長江幹流水電站,期內電力生產穩定高效,梯級電站、各單座電站的發電量均創下歷史新高。另外,中國廣核、中國核電、三峽能源上半年淨利均超過50億元。

股價表現上,今年1~8月,經營太陽能發電的聆達股份累計漲幅最佳,達63.1%。太陽能產業是當前大陸資本市場的寵兒,A股相關業者股價從去年到今年初大漲,但因漲幅過大加上投入市場的新競爭者變多,股價近期出現回檔。加上大陸矽料龍頭通威股份8月中旬宣布要投入中下游的太陽零組件市場,更令太陽能類股加速重挫。

此外,贛能股份、通寶電源等火力發電業者股價表現雖不錯,但今年火電業者業績不佳。2022年上半年,A股水力、風力、核電公司均實現獲利,虧損主要出現在火電公司,業者普遍將虧損歸因於「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報告指出,2022年以來,煤電企業採購的電煤綜合價格持續高於基準價上限,大型發電集團到場標煤單價年漲達34.5%。

光大證券分析,第三季為用電高峰且今夏氣溫偏高,大陸各地用電負荷屢創新高,第三季用電量年增速可望突破8%。此外,儘管疫情持續干擾,但各地復工復產持續推進。預料下半年火電的盈利邊際將獲得改善,保供優勢凸顯;水電表現持續承壓;綠電需求旺盛,新能源裝機仍然會高速增長。

#電站 #大陸 #水電 #火電 #長江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