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將至時間緊迫,要同時處理基金、保險、現金流、以及醫療規劃,自2008年至今的十多年期間,全球發生多次嚴重金融動盪,每次黑天鵝事件降臨,破壞了昇平時期設計的退休金流步調,個人財富更會出現縮水,像今年俄烏戰爭意外開炸,跳水的美股把全世界重要股市一起拖下水,加上匯市大翻轉為唯美元獨強,大家都發現自己的財管帳戶縮水2至3成。
外銀財管顧問認為,對抗市場震盪,最好的投資方法是「定期定額、持續投資」,由時間紅利彌平眼下的損失。國人的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方法,有每個月扣款一至二次,加總每次買進不同的價格再平均,終能加快彌平市場下滑造成的資本虧損。但是,退休資產多為躉繳,因設計之初就顧及退休族不再有豐富的流進現金流,極少機會可以採取定期定額的投資模式,一旦發現退休資產虧損,只能慢慢的等待市價回升。
面對這類難以躲避的挑戰,退休屆臨族應謹記,寧可把退休資產交給可信任、大型的金融機構,金融商品及理財諮詢或有手續費的支付,多一層金融專家協助「看顧」退休資產,避免無謂流失;至於大型金融機構,在台灣受到嚴格監管、保障客戶資產,公司治理得以信賴,不會像英國某些地方型銀行在2008年前後發生資金緊縮、突然倒閉,退休族群客戶的退休資產一夕化為烏有。
對於金融服務支付手續費一事,台灣人近兩年才開始學習。2008金融海嘯之前,香港金融圈在談台灣市場開拓時,最感嘆的是「很難從在地財管客戶收到『專業錢』」。意思是,香港的國際金融服務收費框架,不容易在台灣落地,台灣財管客戶不認同銀行理專「有費」諮詢。曾有一段時間,結構債、龐氏基金等複雜金融商品在台灣市場矇騙行銷,民眾後來才懂得「免費,是最貴的」教訓。
麥肯錫甫公布的2021《台灣個人金融服務》調查發現,台灣富裕客戶現在會期待銀行財管服務,進一步升級諮詢品質,並願意支付額外費用。這是台灣財管市場極大的改變。麥肯錫董事譚宏就認為,銀行財管團隊應加速對客戶資產配置建議的即時性,提供更客製化的投資建議方向與產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