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 Code
QR Code

位於台灣的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從地緣政治觀點來看,現在絕對是舉足輕重的企業。以往台積電在世界舞台的知名度並不高,但隨著美中對立加劇,台積電因握有金鑰而躍上國際政治舞台成為要角,重要性與日俱增。

2021年8月,台積電決定全面調漲產品價格時,震撼全球。獨占高階晶片製造技術與產能的台積電,掌握了半導體晶片指標價格的決定權。

2021年6月時,台積電的市值約台幣15.6兆(約5,200億美元),是日本壓倒性首位企業豐田汽車的幾乎兩倍。在全球市值企業排行中,台積電名列第十。在受託為其他公司生產半導體的代工市場中,台積電市占率為60%,遙遙領先第二名的三星電子(13%)。

除了台積電,台灣還有聯電(UMC)、力積電(PSMC)、世界先進(VIS)等其他強大的晶圓代工廠,但完全無法與台積電的規模抗衡。

日本某家半導體設備製造廠一位已退休的經營者曾評論台積電:「與其說它是巨人,不如說它是怪獸般的公司更貼切。」

一提到代工廠,也許很容易讓人以為必須仰賴上游企業鼻息,地位重要性低於其他半導體大廠,但這樣的印象大錯特錯。全球競爭對手製造高難度晶片的技術能力,都無法和台積電相提並論,大廠只能委託台積電製造。台積電的客戶都是並未擁有自家工廠的無廠半導體企業,但台積電的立場可能比這些企業更強勢。

台積電立場強勢的原因之一,在於該公司和全球半導體企業建立的合作網絡。全球委託台積電生產晶圓的企業約有500家,透過和這些企業的往來,台積電就能洞悉世界的需求。因此,台積電雖然看似是遠離最前線消費市場的工廠,實際上卻站在能接近市場的位置俯瞰整個產業。

從某件軼事就能佐證無廠半導體企業依賴台積電的程度。

在CPU(中央處理器,相當一部電腦的大腦)市場中,全球市占率第一的是美國大廠英特爾,緊追在後的則是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簡稱超微)。

然而,大約從2018年起,這兩家公司的勢力競爭發生顯著變化。AMD逐年擴大市占率,使向來穩居龍頭寶座的英特爾勢力衰退,其中一大主因就在台積電。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Lisa)以精明幹練聞名,她不惜支付解約金,和以往委託製造的晶圓代工廠美國格羅方德(GF)解除合約,於2018年改委託台積電代工。格羅方德原本是超微的製造部門,超微藉由拆分製造部門而成為無廠半導體公司。兩家公司照理說淵源深遠,但台灣出身的蘇姿丰執行長深知格羅方德技術開發遠遠趕不上台積電,因此選擇和台積電攜手合作。結果成功開發足以和英特爾抗衡的CPU,從此英特爾的市占率逐漸下滑。

台積電和格羅方德的差距,在於台積電跨越奈米製程這道屏障。要提高晶片密度,就必須縮小製程線寬,讓有限的面積容納更多電晶體。生產高難度的晶片,又能保有高初次產出良率(*First Pass Yield,良品數/實際生產數,計算整個製程第一次就通過所有測試的良品率,也稱直通率)的代工廠,非台積電莫屬。

比較看看全球代工廠精細化的技術能力吧!截至2021年夏天,成功開發7奈米技術的公司,只有台灣的台積電、韓國三星電子、美國格羅方德、中國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SMIC,簡稱中芯國際),以及韓國的海力士五家。

更多摘文詳見:

bit.ly/3AA5f0F

#超微 #企業 #台積電 #工廠 #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