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堅因論文抄襲先後遭兩所大學撤銷碩士學位,桃園市長也不用選了,民進黨的選情與高層的威信都被連累,應了管理學「彼得原理」的魔咒:「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讓他被擢升到他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及負債」。
鯉躍龍門,有可能!很勵志!跳蚤躍龍門,就自不量力,啟人疑竇。林智堅就是例子。我認為,跳蚤不只一隻,因為原來高壁壘的龍門早成了低門檻的碩士量販店─政治人物是客戶,指導教授是業務員,口試委員成了相互掩護的共犯。
作家兼出版家顏擇雅日前在臉書上為林智堅叫屈:「我想問台大與中華大學有沒詐騙之嫌。是否需要把收到的學費退還給林智堅?」貼文引來眾多討論與質疑。我倒認為這是她曲筆為文的高級反諷,比社論還能引起討論辯證。她直指台灣高等教育的怪現象,問得犀利:「如果說,當年林智堅拿到學位是因為校方本身沒搞清楚畢業資格認證標準,校方不是自己理虧嗎?」當然,問題出於個別的研究所與教授,但學校不能免除監督之責啊!同事不能姑息養奸啊!象牙塔內的白璧玷汙不能只怪學生,不是嗎?
我認為,「碩士雙殺」不應只停損在林智堅而已,學校不能「把骯髒掃到地毯下遮掩」為計。簡單說,到目前為止,兩起被撤銷學位的當事人都是在競選期間被檢舉的,是政黨攻防的附帶產品,而非學校的自清效果。同樣撤銷碩士資格的判決,中華大學的判決文要比台大嚴厲,因為校方也要追究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的責任。這是一個上升螺旋,標誌著教育界的反攻,立意要鞏固大學的學術標準,洗刷杏壇的清白,警告政界別再意圖染指。
164年前,清朝咸豐戊午年科場案中,7人丟了性命,包括主考官柏葰,他是一品大員,只因家人收了16兩銀子而被斬。來到民國,我們不必那麼血腥,但國家考試與掄才不容含糊。公務員要通過高考,而他們的領導上級因政務任用而不必通過國家考試,不少人掛著碩、博士頭銜,看來冠冕堂皇,然而,紙糊的窗被「通堅」師生戳破了,讓人看到窗紙下掩蓋的不堪、領導的軟肋。
繼林智堅抄襲案之後,陸續還有多位參選人被指控論文抄襲。政界眾多碩博士如果不能把自己的論文上網公開,供人檢驗;有嫌疑的研究所若不能快快自清,這些碩、博士學位不只嚴重貶值,持有者還有被當成學術詐欺犯的風險。
毒樹藤長毒果。各大學,把地毯下的跳蚤趕快清一清吧!(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退休教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