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需求弱、運價跌,貨櫃三雄業績同步下修,繼長榮8月合併營收中斷創高之路後,陽明8日公布8月營收350.9億元,月減4.52%、年增7.03%,連兩個月衰退;萬海8月合併營收213.14億元,罕見月減10.83%、年減13.58%。
貨櫃三雄8月合計營收達1,138.5億元,下探今年海運市場景氣反轉以來低點,但相較去年同期,還有近6%的小幅成長,主要是整體運價維持在高檔,加上長榮、陽明有歐美線高價長約護體,支撐貨櫃三雄總營收連續13個月守住千億元關卡。
陽明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2,879.91億元、年增45.61%;萬海累計前八月營收2,008.46億元、年增52.62%。
陽明表示,8月因市場需求減弱,致運價下跌,故8月合併營收較7月的367.49億元減少16.6億元,減幅約4.52%,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因整體運費維持高檔,8月合併營收仍年增7.03%。
萬海表示,受市場供需波動、運價修正及部分地區仍有塞港等因素影響,8月合併營收較7月及去年同期減少,但累計前八個月營收仍較去年增加52.62%。
上海航交所運價指數SCFI已連續12周下跌,進入9月首周更跌破3,000點關卡,跌幅最重逾22%的美西線,40呎櫃運價驚見3字頭,短短一周接連失守5,000、4,000美元等二大關卡,地中海線20呎櫃運價也失守5,000美元關卡,美東線40呎櫃面臨8,000美元保衛戰。
展望後市,多家航商、貨代業者表示,歐美市場通膨罩頂,需求不振、庫存積壓,隨貨源減少,船公司填艙壓力引發殺價搶貨現象,歐美主要港口罷工、壅堵程度,將決定運價跌勢速度。接下來就看庫存消化、通膨緩解速度,及是否有季節性需求、一般性商品補貨,支撐運價。
除了運價積弱,全球貨櫃海運供過於求也是考驗。據Alphaliner最新航運市場供需成長預測,預估今年供給成長4.3%、需求成長0.9%;明年預估供給成長8.2%、需求成長2.7%,供過於求缺口擴大。
Drewry也示警,若全球經濟真的走向衰退,貨櫃航運需求降溫速度比預期快,將讓港口加速恢復正常,進而釋放運能。許多新造船舶陸續交貨,明年恐怕有供給嚴重過剩的風險。
但業界普遍認為,如今航運業結構已經改變,目前全球三大聯盟九大船公司(包括長榮、陽明)掌握歐美線逾8成市占,不可能讓運價大幅下跌,大可透過減少固定航班、閒置船隻、推遲 新船交貨時間等方式減少運能。
業界傳出,即起到大陸黃金周,2M聯盟計畫減少大約10%運力、七個定期航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