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產業在景氣衰退期間持續看好,主要因醫療為剛性需求,不因景氣變化受影響,且去年生命科學產業研發投入資金達470億美元、再創新高,今年又併購增溫達177億美元,各國疫情後持續投入資金發展,產業前景看俏,有利持續定期定額布局生技基金。
富蘭克林華美生技基金經理人劉翠玲表示,生技醫療新的好消息不斷,除研發資金投入創高,併購案超越前兩年水準,通路、服務、製藥等防禦性領域再次吸引資金進駐,續展現創新趨勢與剛性需求特性,後勢仍可期待。
目前除NBI指數長期投資價值浮現,生技股多頭因素仍在,創投資金和企業合併案持續發酵,更勝過去兩年表現。
群益全球關建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生技醫療產業投資題材多元,醫療保險需求穩健、客戶增加、成本控制良好,且隸屬大型價值股,表現值得留意。
醫材與手術器械族群財報亮眼,顯示物價變化影響小,新技術、新應用逐漸普遍下,成長性值得期待。另臨床試驗解盲成功及併購題材發酵,長多格局不變。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指出,生技今年第二季以來併購升溫,包括BMY、GSK、Pfizer、Regeneron、MRK等,BMRN治療A型血友病新藥可能獲歐盟批准,振奮基因治療市場,尤其產業定價與轉嫁能力強,與國際主要風險關聯度低,獲利穩定性與上檔期待高,加上基本面財報亮眼,後市行情仍可期。
劉翠玲分析,疫情衝擊使生技醫療受各國政府重視,朝向發展為常態性產業,去年創投資金數量與金額達新高的470億美元以上,超越前兩年的347億美元與229億美元。
去年製藥研發達1,330億美元、年成長7.5%,產業資金投入不停歇,推動研發進展,建議生技股票基金搭配AI新科技基金,定期定額中長期投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