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統計,截至7月底止,北台灣目前已核定危老重建案共1,396個。
住展雜誌調查,其中已公開銷售有214個,佔已核定件數15.3%;不過當中有37個,基地面積不到100坪,占比逾23%。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自「危老重建條例」實施至今,危老核定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大幅「超車」都更案,但真正對外銷售釋出僅15%,顯示還有極大量的危老案未公開,未來將成為推案主力之一;唯需注意的是,由於危老重建基地沒有最小基地門檻限制,因此過多迷你基地重建案,可能把都會區街廓切得更零碎,讓大範圍都更難以推動。
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214個對外銷售的危老案中,其中160個集中在台北市,佔74.8%,至於基地規模不到100坪的「迷你基地」,竟有37個。
何世昌表示,目前危老案最小建築基地的建案,是北市大同區「嘉源埕驛」,土地面積僅30坪,興建為5樓電梯公寓;最小基地華廈,為大安區「大安得逸」,基地僅48.09坪,地上蓋到7樓。
另外,最小基地的大樓案為北投「公園大院-樂活館」,基地70.1坪,興建13樓;其次是大安區「統創緻」,規劃15樓,土地面積僅77坪。
另外地上樓層數最多的危老案,為板橋區「兆璞開禧」,規劃樓高31樓;至於地下室開挖層數最多,為松山區「敦仰」、「鐫萃」與大同區「三豐雲極」,三案都開挖到地下6層。
何世昌分析,危老重建案因單一個案基地大多規模不大、戶數較少,因此每戶分攤的共有面積相對稍高,多數危老華廈、大樓案公設比介於33%~39%之間,僅極少數不到33%。其中以中正區「富享榮華」29%最低,更是北台灣唯一公設比低於三成的華廈、大樓危老案。
至於公寓,一般僅一支電梯,但公設比多在26%以上,公設比偏高;而公設比最低危老案,宜蘭市「文化圓鼎」,公設比約24.75%。
目前單一可售金額最高的危老案為松山區「敦仰」,總案量約150億元;案量最小的危老案,為新竹市東區「威尼斯行館」,案量僅約0.55億元,二者相差高達200多倍。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