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院外委會14日以17對5票通過《台灣政策法》,有4位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投反對票,其中包括墨菲(Chris Murphy)。墨菲政治前途看好,曾傳出是拜登總統的國務卿人選之一。他9月初投書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認為中國對台軍事威脅迫使美國做出回應,但華府在修改對台政策時應慎思熟慮,兼顧推進自身的利益,讓台灣更安全,並避免與中國發生災難性戰爭。

墨菲在投書中寫道,過去40年,不論共和黨人或民主黨人當總統,美國對於防衛台灣一直採取「戰略模糊」政策,一方面維持捍衛台灣免受中國攻擊的軍事能力,但同時不明確承諾美國將會協防台灣。他說,這種政策實施得很成功,在過去40年維護了和平,也讓美國在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安全盟邦,尤其是歐洲,在對台戰略上保持一致。

墨菲警告那些大聲疾呼放棄「戰略模糊」,卻未充分考量後果的人。他說,美國國會和華府智庫圈的一些人,辯稱此刻應該放棄「戰略模糊」政策,轉而支持「戰略清晰」,包括在某種程度上承認台灣,並提供明確的安全保證,宣布美國會出兵保台。

他指出,美國要檢討對台政策,只須問一個簡單問題:何種政策改變會令台灣更安全,並降低與中國爆發武裝衝突的可能性?「戰略清晰」論者提出了若干建議,包括事實上承認台灣獨立,宣布台灣為「主要非北約盟友」,表明美國將對中國的敵對行為做出軍事回應,或是在中國侵台之前就正式宣布,要讓其承受潛在外交、經濟及軍事後果。墨菲認為,這些提議都禁不起上述問題檢驗,對協助保台也幾乎毫無幫助,反而多半只會幫中國民族主義煽風點火。

在投書中,墨菲列舉了多項他認為對台灣安全有利的政策,首先,美國應該加速向台灣運送更多武器;其次,美國國會可授予總統新的權力,以便萬一中國決策者對台採取行動,對其祭出嚴厲制裁;第三,美國應透過援助計畫,加碼在海外投資,以抗衡中國運用影響力破壞台灣民主,或是脅迫諸如立陶宛等盟邦與台灣合作;第四,美國應該推動讓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和多邊機構,反擊中國在外交上孤立台灣的企圖。

#安全 #總統 #中國 #美國應 #災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