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了一個房子等於是做了個軀殼,怎麼經營下去像是找一個靈魂。」建築學者李清志與「古蹟解碼人」李乾朗、台灣史學者周宗賢、走讀達人林嘉澍於「2022遠東建築講座」以「懷想古蹟×時空對話」為題,對於「古蹟再利用」面對的經營困境提出各自觀察。

周宗賢指出,古蹟的永續維護,應有一筆文化基金供所有權人經營,他感慨過去對古蹟文物的維護觀念不足,連政府管轄的一些砲台,如今也早已無砲可看,還必須再向國外買所有權。

近年一些民間的老建築整修後則面臨生存的問題,「委外經營多半是賣咖啡簡餐,要能生存很重要。」周宗賢認為古蹟再利用仍要回到文化的認同,要讓所有權人乃至所有國人為古蹟的存在感到驕傲,作為永續經營發展的方向。

林嘉澍認為,台灣目前一些大家族如霧峰林家,在古蹟維護上出錢出力成果斐然,「他們還培養出自家成員出來導覽,跟你說這個房子裡發生的事,李鴻章曾在哪裡寫過字,這才是真的把家族精神延續的重要作為。」

相對於台灣很多古厝「自燃」,擁有者不希望老宅被指定為古蹟,林嘉澍認為除了傳承的後人必須有心,政府若能鼓勵企業給予相當的捐款,如德國羅騰堡的城牆就有西門子、BMW等大企業認捐,才能讓古蹟「活下去」。

林嘉澍也表示:「我看到保護文物最成功的一個人是莊武男先生,以一個人的力量做政府該做的事情。」看到廟宇被拆,把自己能留下的全帶回家修復、珍藏。他感慨:「如果大家有這種共識,願意去救一救,老房子也許還有機會」認為古蹟保護與再利用,需要政府、企業、大家族乃至個人能凝聚共識。

#重要 #林嘉 #經營 #權人 #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