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州立大學農業經濟碩士學歷,黃惠琳28年前高考進入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服務,扮演機關「化妝師」,將生硬農業知識推廣給外界,除建置網站也編刊物,更獨排眾議,推動出版品使用者付費,一改傳統贈閱,反而促進台南區農改場出版品在市面流通。
黃惠琳從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碩士學位,回來順利通過高考,一腳踏進農改場,一晃眼就是28年。個頭嬌小的她,總是能量滿滿,歷任7位場長,在不同階段被賦予不同職責,不變的是,她永遠保持對工作的熱情,而且勇於挑戰。
由於主要負責文宣出版工作,她陸續主編技術專刊93冊、完成《百年大事紀專輯》等重要刊物編輯,更難得的是,當臉書、Youtube盛行,她為了深化與民眾互動,也成立臉書粉絲團、拍影片上傳衝高點閱。不過,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蹟,其實是發生在她初踏進台南區農改場的「革新」。她當時發現農改場每季印製《台南區農業專訊》4萬3000本,光是每次印製、郵寄費就高達50萬元。
她觀察,政府廣發刊物給農民、農會、產銷班等機構,但有人連看都沒看,於是寄發讀者回函詢問續訂意願,結果只收到2000人回函,進一步促使她說服長官縮減寄贈數量,將印製數量下修至8300本,只維持贈送給農會、產銷班、學校機關等,每年節省160萬元刊物成本。
此外,在各農改場出版品仍為贈閱的年代,她提出「出版品使用者付費」,讓有需要的人花小錢購入,她說,重點不在賺錢,而是讓有需要的人購買,破除免費送,反而不珍惜的心態,讓資源合理化利用,也促進出版品在市面的流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