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傳統漢服走進「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彷彿穿越時空來到大唐。繼2020年「首部曲」推出後受到歡迎,「二部曲」以唐人日常切入,一幅大唐盛世的畫卷在台灣觀眾眼前展開。
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楊效俊,長期研究唐墓壁畫,她指出唐墓壁畫「體現中國人慎終追遠的關懷,希望把現世的美好生活帶到來世,因此唐代墓室壁畫具有可觀的藝術與歷史價值」。
幾度實際在考古現場紀錄、研究墓室壁畫的經驗,讓楊效俊特別震撼的是走進墓室對於唐人墓葬的整體性認識,墓葬結構、出土物品與壁畫的組合都能得到清楚實證。她以近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與陝西歷史博物館等單位,聯合在西安市長安區發掘的開元28年(740年)韓休夫婦合葬墓為例,墓室東壁的《樂舞圖》就在棺床的正對面,仿佛墓主人在死後世界觀賞樂舞,完全可看出唐人「事死如事生」的恭敬心情。
另一方面,韓休夫婦合葬墓墓室北壁東側的《山水圖》為唐代大幅山水壁畫,相較於今日傳世較豐且較為成熟的宋代山水畫,可以看出中國山水畫傳統與發展脈絡;又如唐代女性著胡服的風潮,過去文獻所知流行於開元、天寶年間,但由唐墓壁畫則得知「女扮男裝」的時尚已出現在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宮廷。
楊效俊指出,唐墓壁畫屬脆質文物,由泥土、草、麻、顏料組成,因此從揭取時便極為謹慎,做好防止病害侵蝕是第一步,在館內展示時也要留意避免紫外線傷害、減少震動,又因為二氧化碳會侵蝕壁畫顏料,因此展場會限制參觀人數,「文物保護有如醫生對待病人般悉心診治」。
壁畫揭取與保護修復經陜西考古、文保研究人員近70年努力累積有成,此次盛世壁藏二部曲中也將首次在台揭示研究成果,楊效俊說:「我感謝唐墓壁畫領我走進藝術史,也希望講好它們的故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