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兩人的首次面對面會談,雙方措辭上表現克制,並且重建未來對話機制,為低迷的中美關係帶來契機,也緩和了緊繃的台海局勢。值此之際,在中美角力和地緣政治扮演關鍵角色的台灣,應該掌握這個重要機遇,與對岸更多正面互動,讓兩岸關係轉危為安。

自美國前任總統川普發動美中貿易戰以來,中美關係反轉直下,即使拜登政府上台後局勢也未見緩和,而隨著貿易戰擴大至科技、金融、外交和安全等領域,G2的摩擦白熱化,並從兩強對抗升級為集團對壘,全球正逐漸走向新冷戰。

在這波中美對抗過程,台灣一直處於暴風圈內,尤其8月美國眾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引爆共軍台海軍演危機,更讓台灣陷於兵險之中,如何趨吉避凶、化險為夷,成為台灣朝野當前首要之務。

今年G20峰會舉行之際,國際政經局勢正遭逢數十年罕見的大變局,包括起伏的疫情、高企的通膨、震盪的資本市場,以及已經交火九個月的俄烏戰爭,在如此紛亂的背景下,台海議題成為「習拜會」的核心議題,可知當前台海現狀是多麼劍拔弩張。

習拜會上,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並說「希望看到並始終致力於保持台海的和平穩定,但台獨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拜登則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未變,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並致力於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

習近平和拜登對於台海議題的表述看似沒有交集,但細究其中,中美都提出了對台海和平的期待,並各自劃出了「不獨」和「不武」這兩條清晰底線,以避免對方造成誤判,也為台海局勢降溫,這當是雙方此次對話的最大成果。

兩岸關係一直是中美兩強大國戰略框架的一環,回顧過去七十多年的台海局勢,當中美這兩隻大象跳舞,夾在其中且相對弱勢的台灣,立身之道應該是順勢而為,而非逆勢而行。如今中美關係出現和緩跡象,台灣應該借這道「東風」,趁著中共二十大之後大陸政局相對穩定,以及2024年台灣和美國大選可能激化台海局勢之前,試著打開兩岸關係的僵局。

至於破冰的方式,由於大陸方面對於執政民進黨一直以來心存戒心,雙方缺乏互信基礎,兩岸要重啟官方對話管道難度較高,此時應延續過去兩岸互動的精神,採取「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原則,互釋善意,打開機會之窗。在短期的操作上,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以重啟小三通為契機,鬆綁兩岸人員交流的限制。台灣邊境已經逐步解封,入境總人數限制也持續放寬中,12月1日將從15萬增至20萬人次,而小三通的人員往來數量相對有限,不至於對我入境總量造成負擔。另外,對岸日前公布最新的二十條防疫措施,對於入境檢疫也進行諸多鬆綁,加上國台辦16日也拋出橄欖枝,表示大陸方面開放小三通沒有任何障礙,我方應該順勢重啟,如此不僅可拓寬兩岸人員往來管道,也算是向對岸釋出善意。

況且,大陸防疫措施可望逐步鬆綁,大陸民眾出境旅遊意願高漲,我方也可利用小三通的重啟來觀察兩岸人員往來的運作狀況,作為下一步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的重要依據。

其次,支持我工商團體組團赴大陸參訪。過去三年,向來熱絡的兩岸民間經貿交流受到疫情影響,幾乎陷於停頓,我工商團體過去與對岸建立的許多交流窗口或已出現變動。由於經貿合作仍是兩岸關係重要的潤滑劑,我工商團體與對岸的交流管道亟待重新建立,特別是在二十大後,大陸從中央至地方進行人事大調整,新的經貿政策脈絡是許多大陸台商急切想要獲知的資訊,這都有待我工商團體出面探路。

再者,在兩岸官方缺乏互信的情況下,應鼓勵智庫展開「第二軌道」交流。以往兩岸學術和研究單位互動頻繁,尤其大陸學術機構或智庫多具有官方背景,其在台交流和觀察心得可以很快傳遞到主管部門,在增進兩岸互信和化解誤會上扮演重要角色,但2016年兩岸關係惡化之後,相關的二軌交流嘎然而止,此時若能重建如此管道,將是推升兩岸關係的一股重要力量。

#交流 #大陸 #拜登 #重要 #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