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體育館建館28年,北市體育局今年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共同合作,從場館入口改造出發,融入家的意象,讓選手及市民感受在家的溫馨。體育局長李再立表示,除了翻新標示,改造後的入口櫃檯降低高度,友善輪椅族,未來設計有機會擴大至周遭的松山運動中心、台北網球場等地。

台北體育館前身為台北羽球館,也俗稱「紅館」,1994年改建為綜合體育館後,舉辦過2009年台北聽奧、2017年台北世大運,未來還有2025年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

體育局表示,除了統一視覺形象,台北體育館入口處設計同心圓的無障礙櫃台,搭配3台螢幕及兩側柱子的數位面板,播放形象動畫、現場賽事資訊,讓前來比賽的選手與民眾一目了然,電梯旁也搭配醒目紅色標示牌及樓層平面圖,第2波形象設計預計擴展到其他樓層。

李再立表示,台北體育館今年1月到6月以來,舉辦逾400場比賽,使用頻繁,改造以家為核心概念,設計識別系統、空間規畫,像大廳櫃檯改造後降低高度友善輪椅族,未來有機會延續經驗,改造松山運動中心、台北網球場等周邊台北體育園區。

設計團隊說明,場館新的slogan為「This is my house」,是籃球場上捍衛禁區的動作,也有場館捍衛主場概念,紅色標誌上3個方形代表3座球場,同心圓則有團結、時光隧道意像,左右兩側聲波造型,象徵場邊加油聲。

設計團隊也說,除視覺形象設計,也將改善場館指標以提供指引。有體育選手說,改造後燈光營造活力感,更新原本單調的藍色,給大家溫馨氣氛,也有選手說很像來聽演唱會。

#台北體育館 #櫃檯 #融入 #台北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