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26年,明華園總團經典劇作《燕雲十六州》在當年被多位專家學者形容為「前衛」,而今經典翻新重現舞台,卻意外地呼應當下俄烏戰爭、台海情勢。該劇17、18日將於國家戲劇院翻新登場。
已創團94年的明華園,為迎接百年,近年陸續推出了經典翻新戲碼,在兩廳院支持下,繼去年重現暌違了17年的《韓湘子》後,今年更是讓相隔了26年的《燕雲十六州》重返舞台。雖說是經典重現,但擔任製作人,也是此次與孫翠鳳分別飾演上下半場耶律青龍的陳昭賢則表示:「原劇本只保留了十分之一,大概也就2頁的篇幅!」
《燕雲十六州》為國家文藝獎得主,明華園首席編導陳勝國精心打磨,26年前初創時,便藉著五代十國的歷史上,後周、北遼爭奪燕雲十六州為起點,鋪陳史詩大戲並反思主角耶律青龍在遼國與漢人間,身分認同與立場兩難的議題,此次翻新重現,不僅劇情、音樂、服裝、舞台設計都有新的元素與變化,更因應當代的時空更迭而強化了人性的糾結與遼、周兩國的鮮明對比。
明華園總團團長陳勝福對於劇情在26年後竟如此呼應國際情勢,打趣:「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他也指出此劇中,後周王柴榮的名字反覆出現了不下30次,「從漢人的歷史來看,他攻打遼國收復失地無數,應該算得上是好皇帝,但是若從人性的角度看,好皇帝是不是好人呢?」他表示,這些劇情中不會給答案,將留給觀眾思考。明華園的無敵小生孫翠鳳也表示,整個劇的架構和劇情由編導陳勝國賦予了當代意義,「相信每個人看完會帶著不一樣的思考回家,每個人都可以審思如何過和平共融的日子」。
表演藝術界近年受疫情衝擊甚劇,明華園為了經典重現的《燕雲十六州》,早在1年前便在各地演講時積極行銷、推廣,希望能吸引從未進劇場的觀眾加入,也陸續收到企業界的迴響,從2張票、20張票慢慢累積……此次不僅票房已滿,連加開的總統包廂也一票難求,並創下近三分之一企業觀眾的紀錄,也就表示有為數不少的劇場新血加入。陳勝福也表示,雖然照舊重演最省力省開銷,但明華園總團仍拿出誠意,希望為新觀眾帶來新的視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