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對於英國而言,是煎熬的一年。在位70年的伊莉莎白二世逝世,9月到10月歷經三位首相;通貨膨脹創40年新高,民間抗爭猶如野火燎原,到2023年2月初,又有逾50萬勞工發動罷工,規模創逾十年最大。去年10月25日上任的首相蘇納克,就職迄今已逾百日,不僅沒有交出亮麗的施政成績單,還要面對三大挑戰:在內政上,通膨造成的民情反彈不易平息;在外交上,脫歐後遺症持續浮現;在經濟國力上,GDP規模不進則退,已被前殖民國印度超越,未來恐淪為孤懸的「中等強國」。
英國正式脫歐已三年。從2016年時任的柯麥隆首相舉辦脫歐公投,在2017年和2019年的兩次下議院選舉,取得英國人民的支持之下,梅伊和強生在首相任內陸續完成脫歐的程序。然而,強生面對2020年新冠疫情,佛系的防疫政策備受爭議。英國脫歐後,他全面追隨美國的外交政策,由於還是未能獲准進入美國市場以降低失去歐盟市場的衝擊,加上受到2022年俄烏戰爭後的能源通膨之影響,內閣閣員的集體掛冠而去,最後請辭下台。民生物價飆漲,以及長達兩個月、保守黨「茶壺內風暴」的黨揆之爭,特拉斯首相9月上任,10月請辭,此其間更適逢英國女王的辭世與為期兩周的國葬,社會的氛圍躁動不安。
在政治的意識型態上,保守黨從1979年柴契爾夫人「減稅」、「民營化」、「小政府」的大政方針,適不適合當前疫情過後,40年來首見的高通膨年代。依據「貿易經濟學」(Trading economics)的資料庫,英國通膨率從1988年到1990年突破8%以來,在2022年之前,只有2009年和2011年超過4%。去年2月俄烏戰爭之後,近乎失控的通貨膨脹,見諸於扣除房屋建造與維護成本、住宅保險、抵押貸款、以及房地產仲介費用,2022年5月到年底的消費者核心物價指數(Core CPI)年增率都超過6%。對照1989年到去年10月底,消費者核心物價指數1.94%的平均漲幅,英國人民對於物價飆漲的感受,也因而直接反映在去年9月到10月,共歷經強生、特拉斯、以及現任蘇納克的三位首相之奇特景象。
值得警惕的因而是,前首相特拉斯甫上任,就倉促下台的「減稅配套方案」。相關的措施包括:取消上調到45%的所得稅最高稅率、取消原定要上調的企業稅率(從19%提高到25%);在減稅的同時,還有節流的措施,包括:削減全民健康保險的支出,以及針對凍漲兩年能源價格的政府補貼,從補貼兩年,大幅縮減到半年(到今年4月)。
雖然去年10月底,強生內閣的前財政大臣、史上首位印度裔的蘇納克接任首相,但迄今仍未提出具體因應對策。過去半年讓英國民眾習以為常的是,在缺工的同時,從醫療體系、大學體系到基層員工,百工百業的加薪罷工風潮,愈演愈烈,還沒有看到盡頭。
面對明年12月底之前的國會選舉,蘇納克要如何端出讓人民有感的政績,2023年是關鍵的一年。首先,英國王室成員的潔身自愛,此其時也。在2023年的第一個星期,哈利王子出版的新書,不斷向外界提供王室內幕的茶餘飯後之素材;而賡續進行的,則是在護照、紙鈔、硬幣、郵票上面的查理三世肖像。做為高齡75歲的虛位元首,英國國王查理三世有義務維護王室的形象,以公益之名,外交出訪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家,避免成員國家的退出,導致大英國協土崩瓦解的情況發生。
其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安居樂業,是人民對政府最基本要求。保守黨「減稅,小政府」的財經政策思維,並不適用2023年所面對、歐洲能源通膨和美國經濟衰退的亂世。基於英、日的貿易協議,更進一步加入由日本主導的CPTPP,開拓遠在亞太的市場,是中長期發展的願景。近在咫尺更根本的問題,仍是如何處理英國和歐盟的問題。有鑒於俄烏戰爭爆發,英國和歐陸各國深受能源通膨之害,「休兵止戰」當是一個契機。就此觀之,美國與北約的態度至關重要。
最後,2021年3.1兆美元的GDP,不進則退;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能源通膨和勞工加薪的問題。然而,國際政經環境的惡化,不是操之在英國,經濟國力已些微落後於印度,失去歐盟市場後,如果又無法在中長期獲得替代的市場,恐讓法國在追求經濟國力增長之路上勝出。一旦3兆美元「從地板,變成天花板」,在長期競爭態勢下,英國成為一個孤懸的「歐陸境外的中等大國」,並非完全不可能的情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