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桿、筆桿和權術:蔣介石與毛澤東治國之道(時報出版)
槍桿、筆桿和權術:蔣介石與毛澤東治國之道(時報出版)

蔣的生命末期,他作出了最後一次的多邊外交的嘗試,以期達到他夢寐以求的願望。

中共與蘇聯決裂將近十年的時候,一位可能與蘇聯情報機關(KGB)有關連的《倫敦晚報》(London Evening News)記者維克多.路易士(Victor Louis)於一九六八年十月,在臺灣作了十天的訪問,會見了國防部部長蔣經國。他聲稱代表蘇聯當局,提出一項不可思議的建議,要與臺灣合作進攻大陸。這件事當時曾受到世界各地媒體報導及多方學者的分析。但是直到二○○九年,蔣介石日記全部公開以後,國府與蘇聯的交往詳情才聞知於世。

當蔣接到路易士來訪報告之後,他立即親自接管此事,把當時的有關情勢作出客觀合理的判斷:

匪俄盟約未廢棄以前,我無法與俄公開往來,我空軍力量不足,無法登陸討毛,且匪有中程飛彈與核武基地,我亦無法破壞。我未占領大陸重要據點以前,無法脫離美國海空軍之控制,俄派員來臺商談如何共同倒毛計畫,此時為倒毛最易之時,不應誤此機會。

從此之後到一九七二年,他在日記多次記載與蘇聯交往經過。

蔣指派前行政院新聞局局長魏景蒙,在臺北、維也納、義大利與路易士進行談判。雙方還在世界各地廣泛接觸,牽涉到許多外交及其他人員,包括在紐約的王叔銘(時任國府聯合國首席軍事代表、前國府參謀總長)及蘇聯軍事代表;在東京的國府駐日大使彭孟緝與蘇聯大使;在墨西哥市的國府駐墨西哥大使陳質平與蘇聯大使;在西柏林的臺灣記者宋風思及蘇聯人員。

蔣決定令魏景蒙與路易士磋商具體方案。根據蔣的日記,路易士於一九六九年四月提出下列主要建議:「雙方在無條件、互惠互諒之下進行協商,彼此不牽涉內政問題,蘇聯不在大陸設立任何方式之政府與軍隊;蘇聯只對國民黨中央政府援助,不能援助其他黨派。」這時,為著避免美國發生疑慮,蔣知會了美國駐國府大使馬康衛關於與蘇聯接觸經過。美方表示了「不反對亦不贊成」的立場。

一九六九年春,中共與蘇聯在珍寶島發生嚴重軍事衝突,雙方的關係急劇惡化,在彼此邊境上各自集結數十萬軍隊,呈現大戰一觸即發之勢;同時,蘇聯積極考慮應否先發制人,攻擊中共核武基地。當時,路易士加緊與魏景蒙商談,積極推動軍事合作。然而,蔣一直存有戒心,估計蘇聯急欲與國府合作,甚至「不惜借給我基地」,以便進軍新疆;並「以武器誘我」。但並無合作誠意,其最後目的,仍將另造新中共以統治中國。「隨後他記述道,路易士要求國府提出所需軍火數目清單」,以備俄方供應;承諾直接運送武器到「我登陸附近之處」;並且將「製造邊境事件」,以配合國府軍事行動。(二之一)

#蘇聯 #軍事 #合作 #大使 #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