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引述CSIS研究主任車維德(Victor D. Cha)指出,中國412種商品進口,對美國及其盟友的依賴度超過70%,每年貿易額達470億美元。其中,以對日本、美國依賴最嚴重,兩者占比超過半數。

美國尋求聯合盟友制中之際,曾任職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車維德認為,相關國家或可利用這些商品採取行動,抵禦來自中國的經濟施壓。具體模式可藉由建立經濟聯盟,以類似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中,對任何成員國的攻擊,都視同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的概念實行。

據統計,中國對日本高度依賴的商品最多,高達124項,其次是美國的87項、德國64項、韓國28項和法國27項,且當中許多商品,中國缺乏現成的替代來源。

以用於太陽能電池板的銀粉為例,中國進口來源幾乎全數源於美日韓三國,用於電池和其他電子零件的鎳粉和鎳片有約86%來自澳洲、加拿大和英國,用於釀造白酒的高粱,則有近三分之二來自美國。

儘管對每年進口規模高達2.7兆美元的中國而言,仰賴美國及盟友的470億美元進口量占比極小,且歐美國家從未針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採取過類似行動,但車維德指出,只要關鍵領域面臨供應鏈風險,就會使中國警惕。

#盟友 #美國 #中國 #類似 #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