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諸多知名文人南下定居台灣,其中文學大師林語堂、前中研院院長胡適與國學大師錢穆,都在台北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們3人交情深厚,惺惺相惜,奉獻知識分子的力量,在近代中國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刻痕,他們居住過的宅院,都成為世人緬懷哲人的所在。

林語堂故居主任蔡佳芳表示,住在外雙溪「素書樓」的國學大師錢穆夫妻,經常至陽明山拜訪林語堂,一同享用晚餐,兩家人交情深厚。

胡適在3人中最早來台,中研院保留其寓所,改建為胡適紀念館。林語堂民國8年赴哈佛大學深造時,因妻子突發急病,清大獎學金延宕未至,胡適二話不說,立刻代墊獎學金300美元救急,讓林語堂感念不已。胡適病逝後,林語堂曾說胡適是他最難忘的人物。

至於為何選擇定居台北?林語堂故居專員黃皓天提到,林語堂準備離開大陸時,曾在香港與台北兩地抉擇,最後選擇台北,除陽明山環境很像故鄉,也因為自己是福建人,來台後,曾聽見婦人以「不乾不淨的閩南語」罵小孩,還有看電影時,旁邊的女子說著閩南語,令他如回故鄉,兩件記事都被他寫在《來台後二十四快事》一文中,強調「不亦快哉!」

林語堂在來台前一年,曾與錢穆共遊香港,蔡佳芳指出,兩人當時相約台灣再見,在林語堂於民國55年抵台北後,錢穆也在隔年來台,並受政府之邀,定居於外雙溪鄰近東吳大學一處,時由陽明山管理局興建為「素書樓」。居住22年期間,講學著述不斷,直到民國77年爆發「素書樓風波」,時任立委的前總統陳水扁與前台北市議員周伯倫指控錢穆霸占土地公產,錢穆毅然搬離,同年8月30日病逝。之後台北市政府於民國90年修繕,現由台北市立大學管理。

論及3人貢獻,蔡佳芳說,胡適信守全盤西化,錢穆主張以史救國,林語堂推崇中西合併,其窮畢生之力,奉獻知識分子的力量,從文化、教育著手,在近代留下不可磨滅的刻痕,也共同譜寫台北民國知識分子圖鑑。

#知識分子 #民國 #台北 #蔡佳 #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