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宣導愛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新竹市政府25日起於新竹水道取水口展示館推出全新常設展「取水由此去Water is Here」,以開放式的展示風格,結合AR科技等5大互動體驗,向市民科普水源及新竹在地水文知識。
文化局代理局長李欣耀指出,新竹水道取水口為竹市自來水現代化的里程碑,位於水源街與東勢街交叉處,1929年(日據時代昭和4年)興建完成,是日據時期新竹街都市的供水系統,直到寶山淨水場與新竹第4抽水站興建後,相關設施才於1981年停止使用。
新竹水道取水口於2011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經修復整建,2019年以新竹市水道取水口展示館面貌問世,做為水資源整體歷史、建築、特色展示及教育推廣之用。
市府指出,新竹水道取水口過去被深埋在地下,市府當時歷時4年多,才讓珍貴古蹟重見天日,也順應地勢加入溜滑梯、攀岩親子設施,讓民眾參觀之餘也能放電玩耍,2019年開館同年更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畫設計類」金質獎肯定。
修復後的展示館在第1唧筒室介紹取水口歷史沿革及建築特色,第2唧筒室則規畫水與環境等主題展,以有趣互動科普方式,推廣水資源的重要性。
文化局說明,此次常設展運用科技補齊消逝於歲月中的故事,透過平板AR擴增實境結合靜態的文物展件,重現第1唧筒室風華。5大展區包含台灣的水「水的重要」、家庭的水「生活用水大揭密」、人體的水「你身體裡的水祕密」、城市的水「新竹水城市」及取水口的水「幫浦Pump Pump!」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