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測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出現周處除三害故事,融合迷因電影《周處除三害》來命題,堪稱跟得上時代潮流。高中老師認為,國文科試題最大特色是以「從文學出發」,難易度屬中間平穩,不難拿分;補教老師表示,混合題要考生一口氣對讀4個文本,是歷來最多。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解析指出,今年國綜題目中間偏易,閱讀材料範圍廣闊,涵蓋翻譯文學、科普文章、電影迷因、女書歷史都入題,級分應與去年相仿。
全國教師會說,今年國綜關於台灣歷史的題材較往年多,呈現對於台灣本土歷史的重視,例如第28題考台灣海洋文化;第30、31題取材《重修福建台灣府志.叢談》、《台灣紀事.鄭事紀略》,談鄭成功的傳說事蹟,為首次出現。
中山女高國文老師李明慈表示,今年國綜取材明顯以「從文學出發」、「以文學為關鍵字」為特色,串聯考題,例如第6題至第8題是湖南神祕菱形文字的「女書」研究,第11題至第12題談1998年諾貝爾獎得主薩拉馬戈《盲目》書寫特色。
補教老師陳怡樺說,混合題第32至36題要考生對讀4個文本來作答,包括2個白話文、2個文言文,是歷來要考生對讀最多文本的題目。其中2個文言文文本是李煜的〈浪淘沙〉及辛棄疾的〈破陣子〉,考生應該都讀過,答起來不困難。
陳怡樺指出,在國綜命題上,大考中心似乎想將題目與考生生活拉近,像第13至15題以歷代周處除三害的故事為題材,融合2023年10月台灣迷因電影大片《周處除三害》,發展成考題,非常跟上時代潮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