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大溪厝有8口300年以上歷史的古井,井水至今源源不絕,早期是當地8個家族使用的水源,「公鯉魚穴」在路中央守護地方,成為大溪社區的特色文化,還不時有人因民俗信仰來取水,依往年經驗,端午節將有更多人來取「午時水」除穢開運。

大溪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邵啟澄指出,大溪厝是諸羅最早開墾的地區之一,當時遍布10多口井,但隨著地區開發,目前僅剩8口井,包括金雞穴、公鯉魚穴、鹹水井、兵將營、文筆穴、黃家古井、涼傘穴、蔡吳家古井,早期是邵、黃、賴、蔡、吳、陳、范、周等8家族的主要用水。

耆老邵丁貴說,古井水源不斷,民間習俗認為午時水能消暑熱避邪、除穢、招財開運,每到端午節就有很多人來取「午時水」,平時也常有人因神明指引來取井水。

大溪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鄭靜瑛說,社區推動地方創生,也會取井水用於製作手工皂、艾草條等產品,製作過程中,井水水質也淨化再處理。

邵啟澄表示,在地人認為古井有地理風水的守護意義,相傳大溪厝是鯉魚穴寶地,有一公一母鯉魚,「公鯉魚穴」被視為鯉魚的眼睛,有段時間加蓋、與道路同水平,後來接二連三發生事故,經神明指示,修回井狀,佇立在路中央,成為大溪厝的殊景。

邵啟澄還說,大溪厝古井成為特色文化觀光資源,帶動觀光,也發展社區特色產業,推展地方創生,今年與嘉義大學團隊合作,設計觀光導覽解說相關資料,促進觀光再升級。

#大溪 #井水 #鯉魚 #社區 #大溪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