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維維股份和寧波博匯化工等2家上市公司的補稅公告,讓中國私營企業緊張不已。不僅如此,根據中國媒體統計,超過20個省分成立「警稅合成作戰中心」,以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而新設機構中「作戰」一詞引發民企焦慮。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分析,上述事件疊加,折射出2個中國經濟現實:地方財政緊張、民企惶恐不安。
尤其是維維股份需要為最早30年前的稅務補繳,使網路輿論盛傳中國政府要「倒查30年」企業稅款。僅僅5天後,中國稅務總局否認,稱稅務部門沒有組織開展全國性、行業性、集中性的稅務檢查,更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但該部門也表示,前期反映的有關查稅補稅,有的是對企業以前年度欠稅按程序進行催繳,有的是對企業存在的稅收政策適用風險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屬稅務部門例行的依法依規正常履職行為。寧波博匯化工被政府追繳的稅款高達5億元(人民幣,下同)。
今年稍早時,多家中國上市公司公告稱,也被稅務部門要求補繳稅款,包括上海順灝、北大醫藥、華林證券、聯建光電等,有的還需繳納滯納金。
BBC分析,從全國層面來看,今年中國政府確實面臨困難。一方面是稅收減少,1-4月,中國全國的稅收收入6兆6938億元,同比減少4.9%,在高速發展數十年的中國較為少見;但另一方面,支出卻在增加,1-4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兆9483億元,同比增長了3.5%。
「政府沒錢了」背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賣地收入的減少。今年第一季,中國全國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147億元,同比下降6.7%,相比2020年的高峰幾乎「腰斬」,即便對比疫情前的水平,也僅有當時的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在企業一端,補繳稅款對經營產生直接影響,令民企惴惴不安。比如上述企業寧波博匯化工,補繳之後,公司2023年年度利潤影響約為3億元,業績將由盈利轉為大額虧損。
博匯股份6月13日晚間發佈停產公告稱,公司自當月12日起對相關生產裝置及配套裝置進行停產。同時,該公司將採取各項節流措施,包括但不限於逐步安排員工放假、減薪、裁員等方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