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困境越來越明顯。豐田汽車日前發布消息稱,今年1至6月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0.8%;日產汽車的銷量下滑5.4%,包括本田在內的3家日本車企在中國的總銷量降幅為約13%。日媒觀察,中國車企的降價攻勢導致收益惡化,日本車企有可能被迫進一步調整生產體制。
《日經新聞》報導,今年1至6月,3家日本車企的銷量為約154萬輛,其中,豐田為78萬4600輛,日產為33萬9297輛。從6月的單月銷量來看,豐田同比減少12.9%,降至15萬2100輛,日產同比減少23.6%,降至5萬2852輛。本田汽車同期銷量減少21.5%,降幅最大,6月單月減少39%。
報導指,中國市場的銷量占3家日系車企全球銷量的2至3成,銷量下滑對收益產生巨大影響,而各日本車企陷入困境的背景,原因是中國車企展開了猛烈的價格攻勢。從購買新車時的保險新簽約數量可以看出,日本車企處於苦戰狀態。
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日產的主力轎車「軒逸(Sylphy)」的銷量超過了比亞迪轎車「秦PLUS」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款(PHV);比亞迪2月對秦PLUS實施降價措施之後,銷量迅速超過軒逸。豐田的轎車「卡羅拉(Corolla)」2023年每月銷售1至2萬輛,但今年2月以後,銷量降至1萬輛以下。
隨著純電動汽車(EV)及PHV等新能源車的普及,日系車占優勢的內燃機車市場急劇萎縮也造成了重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包括混合動力車(HV)在內的內燃機乘用車的中國國內銷量,2023年有的月份超過130萬輛,但目前已跌破100萬輛,5月銷量為86萬輛。換購新能源車的優惠政策也產生了影響。
不少觀點認為,中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將持續一段時間,日本車企短期內難以實現銷量的快速恢復,而為了在中國生存,需要透過調整生產體制等進行瘦身,同時加大EV的研發力度。譬如日產6月下旬決定關閉江蘇常州的工廠;本田5月宣布,在廣東廣州的合資企業中徵集員工自願離職,約1700人報名。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