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石油產量創紀錄、電動汽車銷量下降、淨零政策面臨政治阻力,以及一系列全球危機接連發生的背景下,市場愈來愈擔心各方在應對氣候變遷議題已經停滯不前。除非政府和各產業重振旗鼓,否則這種對氣候變遷的悲觀氣氛可能一語成讖。

最近由美國史丹佛大學和MSCI永續發展中心(MSCI Sustainability Institute)共同進行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國際投資者已將氣候、或碳排放因素納入投資決策的考量,其中僅有4%的投資者認為當前的資產價格,很大程度上已反映氣候風險。

對MSCI等投資決策支持工具和服務提供商而言,這是一個重大挑戰,我們必須提供能夠識別各類資產中,氣候風險和機遇的數據和解決方案。全球經濟的淨零轉型將會需要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本重新配置和資產重新定價,而此過程將由金融與投資行業推動。

隨著國際市場尋求在氣候減緩與適應之間取得平衡,氣候相關投資將因地區而異,但亞太區已經將其視為重點。

■7成亞洲投資者認為,氣候是重大風險和機遇之一

由MSCI支持、亞洲投資者氣候變化聯盟(AIGCC)發布的報告顯示,70%的亞洲投資者(其中包括84%的資產管理公司)認為,「氣候是重大風險和機遇的來源之一」。此外,57%的亞洲投資者(其中包括68%的資產管理公司)已將氣候因素納入其投資決策。

亞太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的大部分比例,其燃煤發電量的全球占比則更高。然而,這也有助促進亞太區的低碳和綠色創新。根據MSCI在其年度亞太區氣候行動資本論壇舉辦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亞太區企業已成為潔淨技術創新領域的主要參與者。舉例來說,亞太區行業領先的企業已經開始利用其供應鏈擴大潔淨技術部署,並加快前沿技術的研發速度。

展望未來,亞太區在推廣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發展擁有巨大潛力。

在自願性碳權市場方面,MSCI的研究顯示,亞太區的碳信用額發行量自2014年起大幅上升,其中,印度、中國、澳洲和印尼為領先市場。同時,新加坡和香港都在積極打造亞太區的氣候投資中心。

面對巨大的淨零排放挑戰以及加速減碳進程的需求,亞洲國家需要加快氣候行動,以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目標。由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委託撰寫的研究報告顯示,亞太區要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將需要至少70兆美元的投資。

去年,波士頓諮詢公司和洛克菲勒基金會對100多名氣候融資領域領導者的調查,當中強調了氣候投資者對市場逆境的擔憂,如利率上升和整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報告還著重指出項目開發持續面臨障礙,包括新興市場的外匯風險和各地政策的複雜性。

積極點看,報告指出「公開市場和私人企業的投資者普遍認為,氣候融資機會存在於每一個重要主題和市場之中,並橫跨不同地區。儘管市場波動,這些投資者仍認為投資機會不斷成長。」

MSCI透過提供多元化的氣候數據集、評級、模型、指數及其他解決方案,幫助投資者了解及把握這些機遇。例如,我們的氣候指數系列旨在衡量上市公司在實現關鍵氣候目標的進程方面的表現,這些目標涵蓋減排表現、管理轉型風險、創造綠色營收或與全球淨零目標的一致性等。

■氣候相關指數打敗MSCI,顯示全球的關注所在

2023年,MSCI全球氣候行動指數(MSCI ACWI Climate Action Index)和MSCI全球氣候變化(MSCI ACWI Climate Change Index)指數均打敗MSCI全球指數(MSCI ACWI Index),差距分別達到2.7和6.5個百分點。

在氣候投資方面,數據和定價方面仍存在巨大鴻溝。隨著市場上愈來愈容易取得高質量的數據的可得性改善,資產價格能更準確地反映長期風險和機遇,從而推動對實現淨零經濟至關重要的資本重新配置。

當然,我們無法預知亞太區的淨零排放路徑將如何演變,但確定的是,亞太區對於這一宏大目標的追求,將繼續在全球投資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實現 #投資 #亞太區 #機遇 #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