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長劉世芳2日表示,台灣淨零轉型以「增匯」及「減碳」兩大面向努力,將提升國家公園、濕地、海岸的增匯生產以求平衡;減碳方面,落實社宅採用減碳工法施作,預估至2032年底累計社宅可達25萬戶,估每年減碳約11.23萬噸,此外,內政部預計公有新建物將在2026年提前全面達成建築能效1級。
為實踐2050淨零碳排,內政部2日舉辦「自然碳匯及低碳建築研討會」蒐集產業意見與基層聲音,劉世芳表示,台灣推動淨零轉型仍有許多挑戰,現行以「增匯」及「減碳」兩大面向努力外,將廣納產業界及學術界人才共同合作,在推動自然碳匯及節能策略等多面向交流,走出最符合台灣永續發展的淨零路徑。
在增匯部分,劉世芳指出,內政部主管的國家公園、濕地與海岸是台灣最關鍵的自然碳匯吸存區域,也是重要的藍碳(鹽沼、紅樹林、海草床)種源庫與復育基地。根據試算,國家公園森林碳匯溫室氣體移除量約為20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台林業部門移除量之百分比9.39%;而藍碳(濕地及海岸地區)每年碳移除量約9.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劉世芳指出,強震重創太魯閣,據估算碳匯損失約3,821公噸,因此,後續將精進提升增匯生產力並守護生物多樣性,也會規劃在各國家公園及濕地內推動二氧化碳移除量增匯以求平衡。
減碳方面,由於建築部門占全球碳排37%,建築淨零是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關鍵,內政部將從社宅興建採用預鑄工法開始,規劃節能建築,取得綠建築、智慧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等;預計各類公有新建建築物預計可提前至2026年全面達成建築能效1級目標,引領民間建物跟進。
內政部統計,年底12萬戶社宅完工後,估每年減碳約4.74萬噸;2032年底累計25萬戶社宅,估每年減碳約11.23萬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