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全球暖化影響環境,內立社區4年前與荒野保護協會專家合作,展開生態調查工作,記錄社區環境的植物、昆蟲等,調查資料已集結成冊,今年預計將資料數位化留存。
內立社區總幹事溫文正表示,全面盤查社區內昆蟲物種,有助了解環境變化,觀察資料也結合食農教育,培訓生態導覽志工,讓更多居民及遊客深入認識社區。
溫文正提及生態調查的起心動念,來自於希望了解環境變遷,透過生態的調查,了解環境有否遭到農業開發的影響,在2019年申請水保署計畫做首批調查,蒐集54筆動物資料,並做成充滿巧思的撲克牌;2021年透過微笑社區計畫,分15項不同物種,再累積37筆資料,截至2023年一共蒐集了約126筆動物資料。
溫文正說,內立社區雖無知名古道,但沿著內立坑街、雲南巷的溪流,可觀察到相當完整的生態,投入生態調查首年,即邀請荒野保護協會專家合作。專家認為要了解環境是否被破壞,一定要從昆蟲跟植物調查起,調查結果確認生態環境未被破壞。
由於蜘蛛是生態指標,顯示生態食物鏈良善循環,內立社區一共調查出20多種蜘蛛,荒野協會專家則指出,隱藏性蜘蛛的至少還有兩倍,更意外發現瀕危的台北樹蛙,眾人驚喜之餘,也趕快拿出相機拍照存檔。
為了保護在地環境,內立社區也主動向鄰近農家宣導,盡可能不用除草劑以維持生態環境,也逐漸起作用。
多年來累積的126筆資料不只有精美的照片,還要增補學名、特性等描述,溫文正表示,希望今年能盡快將資料上架,推出網路版本,公開大眾使用,也盼找到獲利模式支持網站長期營運,讓想了解生態的民眾走進內立社區,活絡並帶動社區經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