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近年醫界積極利用數位科技提升醫療品質,如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打造「HOPES平台」,整合肝癌病患的病歷、放射影像、多體學數據建立AI模型,輔助醫療決策;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則是聚焦智慧微創,運用AI輔助診斷泌尿科病患手術前、中、後影像,提升手術安全性與效率。
國科會28日公布「智慧醫療產學聯盟計畫」成果,該計畫整合醫院場域及資通訊科技,成功促成高長庚、彰濱秀傳、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等聯盟,以病患旅程為核心提出創新醫療解決方案,加速智慧醫療產品場域實證,日前也遠赴首爾至HIMSS亞太展會參展。
除了高長庚與彰濱秀團隊案例,高醫大附醫建立智慧牙科平台,整合IoT、AI、雲端平台、機器人,創造牙科醫院新模式;成大附醫整合可穿戴設備、遠端監控與雲端平台,將醫療服務延伸到病患家中或其他偏遠地區;中國附醫則整合「智抗菌、智救心、智護肺」三大智慧醫療平台,提供全方位急重症監控與照護解決方案。
國科會表示,盼整合台灣豐富的學術研究與ICT產業能量,以健康台灣為推動軸心,積極整合產業界、學術機構及醫療機構的資源,並導引ICT旗艦大廠與醫院合作,攜手開發創新全方位解決方案。
國科會說明,未來將持續整合遠距照護技術,從臨床應用延伸至居家、社區及機構,以臨床數據蒐集與AI分析優化醫療流程,建構預警復發風險模型,提升醫療精準與高效化,完善預防、診斷、治療與照護各個階段醫療服務,積極推動全齡全領域照護,實踐精準健康願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