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能源汽車車龍頭比亞迪為增加競爭力,日前發函要求供應商從明年起降價10%,並獲得大陸官媒人民網的支持,認為比亞迪是產銷快速增長的車企,提出降價不是「非分要求」,而是「合理需求」。但6日卻遭到同是官媒的大陸經濟日報打臉,認為比亞迪的「極限壓價」不僅讓供應商跌入虧損泥潭,也提升不了車企的競爭力。
綜合陸媒6日報導,日前比亞迪要求供應商自2025年開始,將所供產品降價10%.引發業界熱議。網路上隨後傳出另一封疑似供應商回應比亞迪的郵件,除了表示「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還呼籲比亞迪停止以無底線的壓榨模式獲取短期利益。
就在比亞迪與供應鏈業者關係趨於緊張之際,人民網日前以「比亞迪『議價』供應商,理所應當」為題發文稱,相對於零部件供應商,車企是買方,占據議價談判優勢。文章表示,像比亞迪這類產銷量連續快速增長的車企,在規模化採購中提出降價要求,「不僅不是『非分要求』,恰恰是『合理需求』」。
對於人民網的論點,陸媒經濟日報持反對立場,認為車企以10%「極限壓價」,突破了大多數供應商的價格底線,當前大陸百強零部件企業利潤為7.2%。若再降10%,供應商將因此虧損。
另外,大陸車企給供應商的貨款久拖不結也是陳年痼疾,目前跨國車企在大陸對供應商付款週期較短,例如寶馬的付款週期已縮短至30~45天,特斯拉為90天,大陸車企的付款週期較長,且有惡化趨勢。帳期越長,車企資金壓力雖能緩解,但供應商的經營成本和風險卻因此增加。
經濟日報指出,車企靠「極限壓價」供應商獲得競爭力的邊際效益早已遞減,且國際汽車產業發展經驗表明,零部件強,則汽車工業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