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018年7月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並成為首家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陸企。在陸港股市近年表現低迷下,小米股價卻在過去一年激漲,累計漲幅高達226%,成為港股強勢指標股。
綜合陸港媒體報導,4日陸股仍因春節假期休市,但港股表現強勢,儘管盤中曾受到大陸反制美國、對美輸中產品加徵10%~15%關稅的利空影響,漲幅有所收斂,但隨後迅速展開「V」型反彈,推升恒生指數走揚。恒指收報20,789.96點,上漲572.7點,漲幅2.83%;恒生國企指數收漲3.51%至7,643.63點,恒生科指更大漲5.06%至4,977.38點。
盤面上,4日港股以晶片股、汽車股領漲,中芯國際股價漲逾8%,創下歷史新高,華虹半導體大漲逾12%。汽車股大漲,小鵬汽車漲逾12%;AI、機器人概念走強,優必選漲逾6%,美圖一度暴漲17%。
小米股價也持續上漲,4日最高達到40.1港幣,大漲超過5%,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小米終場收報港幣39.55元,總市值9,929億港元。
摩根士丹利4日最新報告指出,小米第二款電動車交付將成為今年顯著正面催化劑,同時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及智慧手機領域成長可期,小米去年電動車交付達到13.5萬輛,今年的目標是交付30萬輛。長期來看,小米「手機+電動車+人工智慧物聯網」的結合策略,將讓其相較同業更具競爭力。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