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魚類環境生態近年備受重視,無論是觀賞魚人工繁殖技術突破,或本土魚種保育政策,都有良好發展,農業部水產試驗所近期成功人工繁殖「尾斑鈍鰕虎」,提高魚類生存率也降低對野生族群的依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另在12日公告「蘭嶼吻鰕虎」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強化對本土魚種的保護。
水試所指出,尾斑鈍鰕虎俗稱「環帶鰕虎」,因能過濾底沙、維持珊瑚缸環境而受觀賞魚玩家喜愛,市場售價約150元至200元,但目前市面上尾斑鈍鰕虎大多來自東南亞野外採捕,且因長途運輸、適應不良等,導致魚隻死亡率提高,為解決此問題,水試所透過研究,成功建立人工繁殖技術,提高其存活率、減少對野外族群依賴。
水試所表示,相關研究成果已登上「Fishes(魚類)」及「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Aquaculture(北美水產養殖)」2處國際學術期刊,均為全球首次發表,不只為台灣人工繁殖海水觀賞魚種再添一員,也顯示我國在海水魚類人工繁殖研究方面居全球領先地位。
此外,主要分布於蘭嶼溪流的台灣特有種「蘭嶼吻鰕虎」,因溪流整治工程採用「三面光」結構,缺乏棲身空間,加上攔水設施影響洄游,導致族群數量不穩,甚至只出現在單一溪流。
林保署表示,為確保蘭嶼吻鰕虎的存續,已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並限制繁殖與買賣,規定已在飼養個體者須於3月31日前完成登記,未來也將與地方社區與NGO合作,透過調整溪流整治方式、納入生態工法等手段,為蘭嶼吻鰕虎打造更適合的生存環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