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台灣公益勸募金額已逾60億元,據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調查指出,過去1年捐款議題中比率最高依序為兒童、身心障礙、急難救助、老人、貓狗等流浪動物,其他議題捐款比率均小於10%,而文化藝術、體育運動、學術研究、心理衛生、性別平等及更生人等更是小於1%。

據調查指出,逾8成台灣民眾過去1年曾有公益行為,依序為捐款、捐贈發票、購買公益商品、捐贈物資、參加公益活動。而近年捐款率逐年成長,從2021年的44%、2022的50.6%,2024年更達53.4%。

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祕書長沈怡如說,20多年捐款議題並沒有太大變化,民眾仍偏好直接服務的兒童、身心障礙及急難救助為多,近年民眾關注動保議題,已經達第5名,顯示民眾不只關心人的議題,也關心動物議題。

調查也發現,「環境保育」雖然議題關注度高,但實際捐款中僅排名敬陪末座,反映出關注與捐款行為之間的落差。地球公民基金會行銷部主任鄧宇佑坦言,民眾都會關注環境議題,但環境議題難在短期內看到成效,只能透過宣導讓大家知道重要性。

「同婚專法」通過,性別議題關注度已降低許多,彩虹平權大平台表示,民眾認為已達里程碑,捐款也隨之下降,但同志團體仍持續倡議如同性配偶共同收養無血緣子女、反歧視法、人工生殖法,透過網絡分享性別議題。

#關注 #公益團體 #性別議題 #急難救助 #身心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