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賴清德總統將中國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黃奎博受訪時表示,賴的說法已形同把對岸當成「外國敵對勢力」,但如果因政治考量把防禦機制操作過頭,持續推升「抗中」高點,那麼不只會傷害兩岸互動基礎,也可能招致中共當局「強力回應」。
黃奎博指出,中共當局面對不同的台灣政府,當後者強調敵對時,在外交和軍事上的對台施壓便會增加,有時還伴隨一些對台經貿的箝制,而當台灣政府強調競爭或競合,這些負面手段就相對比較少出現。賴政府持續的「抗中」策略若來到一個高點,而中共當局如無任何強力回應,將不太符合歷史的觀察。
黃奎博直言,目前看起來賴政府並未顧慮到兩岸互動基礎的健全,而是以反併吞的危機意識,試圖喚起台灣地區民眾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支持,進而催化政治動員力量,以此做大罷免的政治運作。
他呼籲,在「反併吞」和「反分裂」間並非沒有空間。如果民進黨不搞務實台獨或去「中(華民)國化」,相信中共反分裂力道會不如現在來得大;如果中共願在兩岸以和平方式比拚制度優劣,而非孰強孰弱、孰大孰小,那麼台灣人民贊同台灣獨立的比例或許也會稍微降低。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向本報指出,這是賴在520提出「兩岸互不隸屬」的兩國論之後,又一次全面挑釁中國大陸的政策動向。他直言,賴把大陸所有對台政策視為敵對因素理解,就是「全面對抗」的基本態勢。
包承柯表示,兩岸交流限縮已經是事實,官方交流一定要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要先做的是民間交流,然而目前的形勢,恐不會為兩岸關係帶來穩定因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