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署統計,去年來台觀光旅客785萬7686人次,未能達標。以國籍論,成長率最多的日本42.35%,其次是阿根廷39.03%。新加坡的旅客衰退最多,成長率-5.41%,越南-2.94%,馬來西亞-0.02%。
觀光署推測,東南亞三國來台觀光退潮,主因是報復性旅遊潮衰退,再加上日圓走貶,旅費相對便宜,吸走了旅客。觀光署將針對不同國家,擬訂不同的攬客策略。
日圓走貶,吸引了大批國際旅客,這不是新聞。但是,日圓走貶,卻讓日本來台旅客大增42.35%,這個邏輯卻有問題。去年0403花蓮大地震,重創花東旅遊,國內旅宿和交通價格,持續上揚,台幣匯率相對於日幣匯率,只高不低,日本旅客為什麼要選擇「價高質低」的台灣市場?
何況,觀光署也說,疫情過後的報復性旅遊已經退燒了,報復性旅遊退燒,僅見於東南亞三國旅客,不適用於日本旅客?敢問觀光署,這項「統計」的基數是多少?有多少成長率是因為「補貼政策」奏效所致?日客來台,日均消費額可有成長?
至於阿根廷來台旅客暴增39.03%,敢問,2023年,位在遙遠南美洲的阿根廷的來台旅客有幾人?如果,2023年,阿根廷來台旅客三三兩兩,2024年成長39.03%,究竟有何意義?
此外,馬來西亞來台旅客負成長0.02%,意味著什麼呢?馬來西亞旅客成長率的統計基數是多少呢?假如,馬來西亞來台旅客100萬,負成長0.02%,也不過是來台旅客少了200人,問題是馬國來台旅客可有100萬?馬國來台旅客負成長,是因為觀光署的補貼額度,抵不過日圓貶值的吸引力嗎?新加坡、越南來台觀光衰退,原因和馬國一樣嗎?
既然觀光署已推測,日圓貶值和報復性出遊退燒,是國際旅客不來台的主因。那麼,站在市場競爭的角度,挽救台灣入境觀光的首要策略,不是應該將台幣大幅貶值嗎?觀光署推測報復性旅遊退燒,為什麼台灣出境旅遊的人數較前一年大幅成長呢?難道,東南亞各國報復性旅遊退燒,台灣報復性旅遊卻逆勢大成長?這是什麼邏輯?又是什麼奇葩統計?
0403大地震,花蓮災情慘重,民進黨政客,冷嘲熱諷,官方束手無策。年來,島內觀光慘業,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如今,台灣還將中國大陸列為「境外敵對勢力」,設身處地,假如你我是外國人,知悉這則新聞,不會懷疑台灣已瀕臨戰爭邊緣嗎?政客高喊「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國際旅客會不會誤把台灣當烏克蘭?誰會願意到烽火戰亂處觀光呢?
台灣入境觀光產業已入加護病房,觀光署迄今還找不到病灶,再多的奇葩統計和攬客策略,政策邏輯不通,根本就救不了台灣的觀光業!(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