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稱,自美國時間4月2日起對所有銷往美國的非美國製造汽車及零組件加徵25%關稅,並指出這項新措施將替美國帶來1,000億美元收入。

美國是世界汽車的主要消費市場,2024年美國汽車進口高達826萬輛,包含乘用車802萬輛、中型和重型卡車24萬輛。2024年美國在汽車及零組件的貿易逆差為3,003億美元,占該國總商品貿易逆差約25%,其中整車和零組件出口分別為679億和934億,進口則為2,644億和1,972億,而川普宣稱新關稅將為美國創造千億收入,就是從合計4,616億的汽車和零組件進口,加徵25%關稅計算而得。

川普在對等關稅公布前,搶先預告汽車產業的加稅辦法,符合一貫製造話題的風格,另一方面,川普也希望藉汽車這個極具美國傳統製造業精神的代表性產業,向選民展現他努力在上任百日之內,實踐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競選承諾。

汽車關稅政策曝光後,市場預估受衝擊最大的將是韓國、日本和歐洲等國的汽車大廠。據統計,美國進口的乘用車中,50%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19%來自韓國、日本占17%,歐盟和英國則占11%。儘管美國以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為由,暫時對墨西哥和加拿大提供豁免,但在加、墨兩國布局的汽車供應鏈,未來也難保不會被美國納入課稅範圍。

值得留意的是,在白宮的汽車產業加稅新聞稿中,已說明如何對包含在整車之內的零組件課稅辦法。白宮新聞稿指出,未來銷往美國的汽車,若含有在美國取得、生產或完成實質改造的零組件,將用扣除美國零組件價值後作課稅基礎。例如一台售價5萬美元的汽車,若內含2萬美元的美國零組件,則美國對該車輛會以3萬美元課徵關稅,且為防範不實申報,若經美國海關認定申報不實,將直接以整車價值課稅作為懲罰。

川普揭露的汽車關稅政策,有三項意涵值得注意:一、美國是否對外國特定產品加徵關稅,與該國企業是否將擴大在美國投資無關。眾所周知,在川普宣布汽車關稅的48小時前,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會長鄭義宣才在白宮和川普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現代集團未來四年將在美國新增投資210億美元,此舉並未動搖川普對韓國汽車產業繼續祭出關稅重拳。依同樣的邏輯,接下來美國宣布對包含台灣在內的全球半導體晶片課稅,也不令人意外。

二、美國對汽車零組件的課稅方式,可能會延伸應用到半導體晶片。川普揚言將對半導體晶片、藥品和汽車等產品加徵25%關稅後,如何對包覆在終端產品的半導體晶片課稅引人好奇。貿易實務上,關稅通常針對最終進口貨品,非貨品所含的零組件。但觀察此次美國對汽車零組件的課稅作法,未來除直接輸出至美國的半導體晶片可能面臨關稅外,美國還會要求終端產品(如手機、電腦等)業者主動申報非美國半導體晶片價值並進行課稅。

三、川普選擇在上任百日內推出對等關稅,意在把握明年期中選舉前的空窗期,強化美方在國際談判中的籌碼。去年川普勝選後,美國資本市場曾興起「川普交易」熱潮,市場普遍認為其重商主義的性格將有利美股表現。然而近期美股自高點回落,科技股表現尤為疲弱,反映產業動向的那斯達克與費城半導體指數跌幅明顯。

與此同時,民眾消費信心也出現下滑趨勢。據美國經濟諮商會的調查結果,消費者信心指數連四個月下跌,對未來半年經濟前景的樂觀程度,創下自2013年3月以來新低,民眾對川普政策充滿擔憂。川普日前受訪時也坦言,不排除美國經濟步入衰退。儘管如此,仍強勢推動關稅政策,顯示他認為即使面臨短期經濟陣痛,也須在期中選舉前的關鍵時刻墊高談判籌碼,為未來爭取更多執政成果。

日前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外國貿易壁壘最新評估報告,市場解讀此報告內容或將成為美國對等關稅的前瞻指引,歐盟及部分國家預告將對美國採取反制行動,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恐再掀波瀾。

#課稅 #川普 #汽車 #美國 #加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