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台商如何因應川普發起的關稅戰?幾位台商受訪指出,目前談轉移供應鏈都太早,各國會積極跟川普展開談判,最終稅率如何沒人知道,目前關鍵是「以靜制動」並開源節流保留現金,但也坦言在這波關稅巨浪下,恐怕這些年經營困難的大陸中小型台商又要面臨一波倒閉潮。

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認為,過去中美貿易戰是針對大陸加徵關稅,但這次美國也對越南、泰國、柬埔寨等東協國家加徵。這讓前一波中美貿易戰將供應鏈轉移到東南亞的台商又被波及,暫時只能考慮降低對美出口與訂單流失產生的影響。

李政宏點出,尤其在大陸從事消費電子、紡織、製鞋業、家具業的台商,因為對美出口比重較高,特別容易受到關稅影響。

華信統領企管諮詢顧問公司總經理袁明仁也對這次關稅衝擊表示憂心。以大陸今年以來加徵的54%關稅來看,即便客戶分擔多出的四分之一成本、消費者分擔四分之一,幾乎少有供應商能有27、28%的毛利,做愈多反而賠愈多。

至於會否因為對等關稅再現台商的供應鏈搬遷,甚至搬回大陸,袁明仁說目前台商都在觀望「以靜制動」,畢竟9號生效前,各國都在積極與川普談判,最終稅率如何沒人知道,有太多不確定性。但勢必仍會針對大陸,台商轉移回大陸的可能性不高,除非全數耕耘內需市場。

袁明仁也提到台灣因應,認為抱怨川普無濟於事,應思考如何順著川普思路,降低台美的貿易逆差。例如去年多達739億美元怎麼表態今年降到多少?打算購買那些美國產品?同時檢討國內包含汽車等長年不合理的保護關稅政策。至於所謂880億元的補助是後續的事情,目前有點搞錯方向。

袁明仁說,目前台商只能在檯面下划水準備,「關鍵是要保留現金,當其他人撐不住就是你贏了。」但也坦言這波仍難以避免一波台商倒閉潮,沒有企業能提前預料因應,過去的純經濟學理論全被打破,變成政治經濟學與地緣政治學主導。

#台商 #袁明仁 #大陸 #靜制動 #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