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衛生局建置「iMAP食藥粧網路地圖」,並闢設網路美食外送平台專區,要求業者揭露商品、食材資訊。台北市議員顏若芳15日指出,調閱信義區稽查店家發現,從去年5月起就約有33.8%漏登率,如以平台2000筆總數計算,錯漏資料恐達678筆,且合格標章揭露項目也不夠完整。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林冠蓁回應,會再全面檢討、研議資訊呈現方式。
衛生局為讓民眾到餐廳用餐前掌握最新及歷次稽查結果,透過與稽查系統連動、結合Google地圖,在2016年建置iMAP,因應外送愈來愈普遍,並於2020年建立「網路美食外送平台專區」,公開6大網路外送平台配合的餐飲業者衛生環境稽查結果。
顏若芳昨於議會警政衛生部門質詢時指出,她僅以去年5月起信義區稽查店家為標的,就發現信義區稽查總數118筆內有40間店家錯漏,約有33.8%漏登率,如以平台上總數2000筆計算,推估錯漏資料約為678筆。
顏若芳表示,錯誤項目包括知名餐飲店家僅顯示所屬外送平台Foodpanda,但一樣的店家卻在Uber Eats上也點得到,還有同一店家在專區有複查合格標章及所屬平台,但在另一平台上卻顯示暫停營業,且專區上也僅顯示標章,卻沒有詳細內容,恐讓消費者產生更多疑慮,還有店家門口張貼所屬的外送平台貼紙,卻與專區顯示的平台不同,到現場就可看到的資訊、資料卻有錯誤登錄,質疑衛生局根本沒到場稽查。
她炮轟,平台是為把關食安所建立,但資訊錯誤百出,相當諷刺,衛生局必須全面檢討,釐清業者稽查機制並校正平台資料,責令外送平台業者主動通報店家名冊,視必要修正外送業自治條例,稽查內容項目也要全公開。
衛生局長黃建華回應,稽查人員會從平台業者提供名單到現場查看,若平台沒有提供店家資料,就會使專區資料顯示不完全。
衛生局補充說明,有要求外送平台業者1年提供1次合作店家名單,在比對餐飲業者登錄資料及稽查結果後公布於平台,但店家可能依營運策略選擇不同平台上架,或有業者未即時更新合作情形,造成揭露資料與實際狀況不符。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