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拘捕非法移民引發社會騷亂之際,川普果斷下令出動國民兵與海軍陸戰隊處理危機,這不僅挑戰美國的憲政體制,也反映川普在第二任期,政策的攻擊性更強,主導力更高。而他針對非法移民的大動作,實則也不只是針對非法移民,更是精準地劍指加州民主黨州長紐森。

川普一方面批評紐森「縱容非法移民」,另方面則成功將非法移民問題提升到全美關注,轉移對關稅等議題的注意。才剛與川普翻臉的馬斯克,也利用這個機會轉向支持川普,不僅轉貼副總統范斯支持強力鎮壓暴亂的言論,試圖進行政治上的「歸隊」,還加碼表態對川普的發言太超過,向川普低頭。不論是針對紐森或和馬斯克相爭,川普都牢牢掌控了保守派輿論話語,成功重塑自己不可撼動的核心領袖地位。

然而川普並非無敵。重返白宮後的對手,真正讓他「收斂鋒芒」的不是矽谷菁英,也不是民主黨政敵,而是俄羅斯總統普丁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普丁深知川普不願在烏克蘭戰爭上繼續大量支出,美國選民對於支持盟國的耐性所剩無幾,使普丁有恃無恐在地緣上挑釁歐洲防線,測試北約與美國的合作決心。而習近平掌握稀土與供應鏈作為王牌,川普再怎麼推動關稅或製造業回流,也不能無視中國對製造業與原料的控制力。

相較之下,加州州長紐森、甚至馬斯克,儘管有民主黨支持者或是媒體聲量撐腰,卻根本不構成川普的威脅。這也說明了川普挑選對手的邏輯其實極為理性,能打贏的戰爭,他勇於開戰;打不贏的,就閃躲或轉移焦點。這正解釋了為何川普毫無猶豫和哈佛、加州政府、烏克蘭總統過招,卻對習近平和普丁相當友善,因為他知道自己無法輕易取勝,也難以從中收割政治紅利。

這樣的邏輯,對台灣是重要的提醒。台灣習慣美國兩黨對台灣的友好言詞,卻不太願意面對美國總統不論是誰,都是美國利益優先的現實。川普不願與中國或任何對手發生戰爭,不是單純的背棄,而是對美國利益優先的鮮明態度。若台灣無法提供美國具體、可量化的利益,在談判桌要讓川普重視的可能性實在不高。

台灣若願意看看中國與俄羅斯如何跟川普打交道,就會發現他們對川普性格及戰略習慣的精準掌握,也會看出他們知道自己的優勢如何讓川普不得不讓步。

看到川普不惜越過州長直接調動國民兵,台灣必須要看出台美之間的關係不能依賴所謂的民主價值來維繫,而要思考台灣有什麼籌碼與實力跟川普對話。連川普最親密的盟友馬斯克,和美國國內的對手加州州長紐森,都得向川普低頭,台灣又怎能天真的以為自己會得到特殊禮遇?(作者為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普丁 #紐森 #加州 #馬斯克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