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長蔡宏營上任時希望加強國際影響力、讓台灣走向世界,一年來密集帶領國研院與國際交流。今年4月,率隊參加「台法雙邊器官晶片科學論壇」,一位經常出國參加研討會的資深教授,向他表達「第一次感覺到是台灣隊」時,讓他特別有感觸。
蔡宏營回顧,4月與法國原子能暨替代能源總署(CEA)轄下電子暨資訊技術研究室(CEA-Leti)簽訂合作備忘錄,未來將以雙邊工作坊深化技術交流,這場活動同行的除了國科會生科處、國家生物模式中心、國儀中心外,還包括陽明交大、清大、北醫、國衛院、長庚醫院等研究團隊。
蔡宏營說,認知上,以法國的浪漫氛圍,步調是相對緩慢的,但這次論壇,法方組織很有效率,時間也都抓得很精準,與過往經驗有很大落差。他回憶,參與論壇的一位台灣教授說自己參加過很多國際研討會,第一次感覺到是「台灣隊」。蔡宏營解釋,過往學研單位受邀參加國外研討會,常常單槍匹馬到會場,才知道原來還有其他學校老師、或研究機構成員也去。
不過,國際主辦方雖然肯定到訪學者的專業,也很尊重,但卻是「個別的」,沒有台灣團隊的感覺,蔡宏營認為,國研院若有對應的研究領域、機構,就可以結合成台灣隊。「一個人的努力可以很突出,但是不一定走得遠、走得久,但如果一群人一起努力,這個團隊就可以讓這個動能持續維持下去」。
蔡宏營也體認,「很多事情是以人為本,以人為種子」,如國際人才交流在全世界都欠缺人才背景下是很重要的,他也引用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的看法,「唐三藏到西方取經,現在西方要學半導體,就應該來台灣」,若國際人才移動到台灣來,感受到台灣科技的能量,感受到台灣的人情風土,就有機會更愛台灣,更喜歡台灣,甚至希望有機會留在台灣工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