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集團成長過程,海外布局為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由於面向地緣衝突及產業新興需求,開始迅速整併,並進一步對供應鏈進行調控。CRIF調研小組指出,東協近五年投資家數上升27.67%、北美洲成長24.25%、歐洲上升41.80%,合計東協加上歐美總體投資家數,近兩年已超越中國大陸(含港澳),顯示集團供應鏈位移已悄然變遷。

CRIF「2025年版台灣大型集團企業研究」調查結果11日公布,百大集團分子企業總數9,574家,達歷史新高點;入榜取決點則自2020年的資產總額659億元,上調至2024年的904億元,資產總額每年平均須成長49億元,一旦遭逢產業趨勢驟變,極可能跌出榜外。

據調查,2024年百大集團資產總額達156兆3,318億元、營收總額達38兆4,687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因2024年國內投資家數為近五年成長最緩、加上中國大陸投資家數連續兩年縮減,海外投資家數自2020年的3,151家,上升至2024年的3,683家,年均複合成長率4%,甚至優於集團分子企業總數上升力道。

此現象並反映,前往海外踴躍投資是集團近年擴張主要動能,分子企業新增海外布局所屬洲別及變遷重要性,也備受矚目。

地區經營趨勢,歐洲地區資產總額成長率達93.75%、北美洲成長率達21.48%,分別領先其他地區,檢視歐洲及北美洲投資家數可發現,2024年為近五年百大集團布局上述兩大洲,首次較前年度上升超過百家,百大集團加大投資歐美區域力道不言可喻。相對上,中國大陸(含港澳)自從疫後經歷復甦力道反彈不足、內需市場不如預期等變化,左右集團投資考量,統計顯示該區域較五年前投資家數下滑3.8%。

調研小組檢視分子企業總數持續攀峰的細節,認為「北美歐洲東協上升、中國大陸微降」的集團,布局歐美兩大洲家數上升數破百、顯示供應鏈的變遷相當顯著。

#成長 #家數 #中國大陸 #投資家 #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