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焱科技的成長故事裡,有一位關鍵推手-宜特科技董事長、同時也是青年創業協會副總會長余維斌。當許多投資人仍看不懂光焱技術與市場時,余維斌以「人對、方向就對」的判斷,率先看好光焱,成為最早看見這匹千里馬的伯樂。

余維斌從青創協會投資委員會入股,到加入光焱董事會、再到引導其轉向半導體與CPO(共同封裝光學),不只是投資,在光焱轉型過程中,宜特的策略合作與產業經驗提供了寶貴助力,使雙方在矽光子領域形成互補優勢。

回望創業初期,光焱董事長柯歷亞坦言,早年募資不易,投資人對技術理解有限,公司一度徘徊在產品定位與市場選擇之間。透過青創協會協助,不只補上資金,更像「燈塔」般校準方向:把核心能力說清楚,選對可擴張的應用場景,將一次研發的價值,透過多次銷售放大。光焱由此建立「研發端-設備-驗證」的完整敘事,營運紀律也日趨成熟。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余維斌一句看似輕描淡寫、卻分量十足的建議,余維斌當時建議「往半導體走,CPO(共同封裝光學)一定要做出來!」,他直指光焱在「光」上的深厚實力,若與半導體製程及驗證需求結合,正好卡在產業痛點上:從CIS、晶圓材料,到矽光子元件與模組,市場對高效率、可量產的光學檢測解決方案渴求已久。光焱團隊聽懂了-不是被動等單,而是主動切入最難、最值錢的一哩路,就是將「光學+電性」的量測與驗證,變成客戶縮短開發時程、提高良率的關鍵工具。

余維斌強調,決定一項投資不只看帳面數字,更看創業者的誠信、專注與韌性,「光焱讓我欣賞的,是夫妻同心、態度認真」。他說,好投資不只是給錢,而是把創業者帶到正確賽道,讓技術變成訂單,把努力變成現金流。

柯歷亞也坦言,策略型投資人的價值,在於洞見與紀律。「投資人像燈塔,掛牌只是過程,企業的核心始終是把本業做好。」她感謝青創協會在公司治理與市場布局上的助攻,更感謝慧眼識英雄的伯樂余維斌,在關鍵時刻給出「往半導體、攻CPO」的明確方向,一句話,啟動公司第二成長曲線,勾勒營運新藍圖。

從青創舞台到產業現場,從光電量測到半導體PIC晶圓驗證,光焱故事既是創業者不服輸的韌性,也凸顯出余維斌投資眼光精準,締造出伯樂與千里馬的美談。接下來,在AI與矽光子浪潮推動下,這匹千里馬正完成轉型,邁出步伐、加速奔馳。

#投資人 #驗證 #CPO #余維斌 #光學